过去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像坐电梯一样往下降:卷价格、卷配置、卷体验,厂商卷得头皮发麻,用户倒是捡了不少便宜。
但从今年底到明年,这个行情恐怕要反向了——手机要涨价,而且不是“涨几十块钱”那种,是行业集体性、系统性的涨。
这次涨价不是吓唬人,而是供应链真正扛不住了。
![]()
最近和供应链朋友聊天,他一句话把行业情绪说透了:
“芯片涨、内存涨、工艺涨,手机厂商现在几乎没一个好日子过。”
先看最上游的台积电。前阵子它悄悄把代工价格提高 8%—10%。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旗舰芯片本来就是刀尖跳舞的利润结构,苹果、高通、联发科,全得加成本。旗舰机更是全都躺枪,iPhone、安卓超大杯,统统逃不掉。
更要命的,是 DRAM 和 NAND 的价格走势已经进入狂飙模式。简单理解就是:内存和存储这两块,今年直接翻倍上涨。DIY 装机用户已经在喊“内存条一天一个价”,手机厂商这边更惨,因为它们是大宗采购,涨幅被放大了不止一倍。
![]()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突然涨这么狠?
原因没有那么玄乎:三星、美光、海力士这三家内存巨头同时减产,供给下来了,需求却因为 AI 手机、AI PC 反而涨了。供需两头挤,价格只能拉。
对手机行业来说,这属于“灭顶式”的压力。过去两年为了防守市场份额,厂商们已经把利润压得接近地板了,现在上游全线涨价,一刀刀割在最疼的位置。
![]()
那涨价会怎么传导到我们消费者?
大概有三条路:
一,直接涨价。
小米已经开始动作了,最新几款红米机型因为成本压力,内部定价全线上调。卢伟冰也亲自下场说了一句:“上游压力确实大。”翻译一下就是:大家做好准备。
二,开始“隐形减配”。
比如 8GB 变 6GB,512GB 变 256GB,快充芯片换成次一级版本。你看到的起售价没变,但实际体验悄悄降了一档。这种操作接下来会越来越多。
三,拉长产品生命周期。
原来半年一更、一年三款的节奏,明年可能会变成一年一更。厂商得把时间线拉长,等内存、芯片价格回到理性区间。
但行业的逻辑永远不会停在“涨价”这么简单。
这波涨价还有一个被忽视的底层影响:它会重新洗一次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
![]()
过去三四年,所有品牌的打法都是“拼硬件、拼堆料”,谁堆得狠谁赢。可当芯片、内存都涨价的时候,堆料就会变成一件“赔钱行为”。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厂商必须从“硬件竞争”切换到“系统能力”和“生态护城河”的竞争。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行业的必修课:
系统优化谁更省电?
影像算法谁更聪明?
AI 能力谁不是 PPT?
生态互联谁做得更顺滑?
这些以前是“锦上添花”,接下来会变成“决定胜负”。
甚至对我们用户来说,判断一台手机的价值也要升级。不能再盯着“12+512 要不要 1999”,而是要问:“三年后它还有战斗力吗?”、“后台会不会杀?”、“系统会不会卡成 PPT?”。
涨价会迫使整个行业脱掉“堆料外衣”,暴露出谁真正做得好。
![]()
所以,智能手机涨价是不是坏事?短期当然扎心。但长期可能反而让行业回到健康轨道。
厂商不再做赔钱神器,用户也不会被“参数幻觉”洗脑,而是开始关注更本质的体验。过去那种“越便宜越香”的思维要结束了,新的一年,会变成“谁的体验更值得长期信任”。
全球供应链这波涨价还没停,接下来几个月会更明显。市场会变得动荡,但也会更有意思。
手机涨价这个信号,才是 2025 年智能手机行业真正的开场锣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