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用户反映通信运营商流量业务种类繁多、规则复杂,一些业务不仅附加条件多,甚至还把关键限制条款隐藏在难以察觉的“角落”,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消费陷阱。当前,信息通信服务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着力清除损害用户利益的套路,才能更好利民惠民。
运营商通过设计复杂规则和隐藏信息等方式,误导、诱导用户增加消费,本质上是利用规则主导权刻意制造信息差,将经营风险转移给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针对通信运营商套餐资费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多次开展整治行动。今年4月,工信部就曾启动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直击行业痛点难点堵点,有关运营商也积极响应,先后发布服务承诺,回应群众关切。但优化信息通信服务环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将常态化管理和运动式整治相结合。
运营商应以高质量服务供给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诚然,在提速降费、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运营商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应该看到,套路固然能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长远来看却会破坏企业口碑,得不偿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17.9亿户,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0.14亿户,如此庞大的市场不会缺少商业机会,坚持诚信经营、用户至上,踏踏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优服务,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
用户也应积极参与到反套路的行列中。在日常使用通信套餐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甄别消费陷阱,遇到违规收费等问题时,应充分保存证据,并及时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消费者组织等渠道投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明昊)
来源:经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