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爷爷,这保健品要是真能治百病,医院早就推广啦,您可别被宣传忽悠了!”
在桂园街道红村社区91岁温爷爷家中,“一老一小”达人服务队防诈达人用方言拆解保健品骗局,网格员向销售人员宣讲政策,成功劝阻老人付款。事后,服务队将温爷爷纳入“红名单”,安排“陪聊达人”每周入户,助其女儿制定亲情打卡表。一个月后,温爷爷主动交卡给女儿保管,还成为社区防诈宣传员,用经历提醒邻里守好“钱袋子”。
![]()
这一暖心案例,正是桂园街道创新“小区达人”微治理新模式,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作为深圳市最早设立的街道办事处之一,桂园街道辖区面积仅2.303 平方公里,却承载着超10万名常住人口,人口密度高、利益诉求多元。桂园街道以“合、新、精”三字诀助推基层社会治理见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合”拓路,凝聚共建共治新合力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桂园街道在“合”字上谋思路、破难题,打破治理主体壁垒,整合多元力量,让居民、企业、社会组织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激活基层共建共治新活力。
![]()
在队伍建设上,街道着力打造“小区达人”治理生力军。2025年,桂园街道迭代升级“小区达人”专项服务,优化整合辖区84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100余名社区骨干,建立起8支257人的“一老一小”达人服务队伍,打造成桂园街道“小区达人”微治理2.0版本。重点服务长者送医送餐助餐、助老助困探访、防范电信诈骗及儿童教育指导、学生课后托管等“一老一小”优质服务,累计开展557场“一老一小”达人服务活动,服务人次达15150人次。
需求是治理的起点,街道通过多元渠道倾听群众心声,让治理服务精准对接民生诉求。线上依托楼栋微信群、社区家园网、公众号收集意见,线下组织居民问需会、入户访谈,还在社区大厅设置 “民生微实事建议箱”,全面覆盖低保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累计梳理出安防减灾、困难帮扶、社区融合等10大项81小项居民需求,并据此出台“小区达人”专项工作方案,打造“善治 1+1”“一社区多网格多特色”等民生服务品牌及“一平米空间”社区慈善品牌,让治理方向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以“新”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新情况、新挑战,桂园街道在“新”字上求突破、谋创新,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与治理载体,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更富效率。
街道高度重视新就业群体的关爱与融合,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针对退役军人这一特殊群体,整合辖区资源组建79人的“红星” 志愿者服务队伍,打造“红星+帮扶慰问”“红星+红色教育”“红星 +普法宣传”等特色服务品牌,每年服务超2000人次,让“红星”闪耀在基层治理一线。同时,以心唤“新”、融“新”共治,遴选20名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担任“流动基层治理哨兵”,充分发挥其走街串巷、贴近群众的优势,全年报送安全隐患、违规占道、路面破损等问题线索 200余条,引导他们成为社区的“宣传喇叭”“流动探头”和“公益使者”,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心理健康服务创新是街道治理的另一大亮点。针对出租车司机群体易出现的“路怒症”、情绪焦虑等问题,街道以西湖公司35名出租车驾驶员车队长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企业心理健康服务探索,推出“心赋能,新动力”系列心理支持活动。通过情绪管理培训、压力疏导课程,帮助司机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从源头上降低车辆运营风险,营造文明和谐的出行环境。该项目《“四创四提”增强心赋能注入新动力——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西湖股份有限公司心理健康服务探索》成功入选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企业心理健康服务典型案例》,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桂园经验”。
以“精”提质,夯实共享惠民新基础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为民,精准度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桂园街道在“精”字上做文章,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把服务做细、做深、做实,让共建共治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群众。
![]()
精准识需是精细化服务的前提。街道构建“线上 + 线下”全方位需求征集体系,线上通过家园网、公众号收集民意,线下依托入户走访、社区访谈深入群众,重点关注低保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打捞更精细、更真实的民生诉求。无论是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还是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需求,都被纳入治理服务清单,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精准解民忧,让民生服务暖到心坎里。街道围绕群众需求,量身打造“接地气”“疗效好”的惠民项目。其中,鹿丹村社区长者饭堂凭借优质、便捷的服务,成为罗湖区“明星饭堂”,自运营以来累计提供用餐超100000 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超10000 人次,用一餐热饭传递民生温度。同时,依托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打造医养融合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适老化改造、医疗保健、安全援助等一站式服务,让“老有颐养”落到实处。
在儿童服务领域,街道同样注重精准供给。针对双职工家庭“托育难” 问题,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长者服务站,开设社区嵌入式托育点,打造大塘龙社区“糖果园”临时托育点和桂木园社区“小桂之家” 临时托育点,每个点位可提供19个托位,有效缓解家庭托育压力,助力实现“幼有优育”。
从“合”力共建到“新”意赋能,再到“精”准惠民,桂园街道不断探索超大城市街区治理新模式,把社区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碎片化”向“精细化”转变,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未来,街道将持续以精细化治理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城市建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标杆。
文:林敏儿 倪滔
罗湖区桂园街道办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