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我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就本人接触的大厂员工来看,少说有三位因为年龄大被裁,没有对象,没有结婚,聊天中都会透露出想回老家,并未羡慕自己县城体制内的同学(职业包含小学教师、乡镇事业编等)。
这不,今天就看到一位阿里员工又发出这种感触。他自己在大厂十几年,最后一份工作在阿里,34岁被裁。回到农村老家小半年,成家立业一个不沾。对比在体制内的高中同学,人家有房有车有娃,工作稳定,自己完败。
![]()
![]()
![]()
![]()
我在看了这位网友帖子上发的居住环境之后,这也太脏了,难怪他会有如此的感触。其实,人只有在不顺、得不到的时候才羡慕别人。就我知道的,在职的大厂员工很多有人想回到农村老家的,他们在城市成家立业、娶妻生娃,更有不少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一起生活。与其说“羡慕”县城体制内的同学,其实就是“羡慕”人家稳定的工作、家庭美满。但很少有人主动提在大厂工作十几年,存款至少300万以上。这是在很多小县城工作到退休也达不到的数字。
就拿我和字节(他当时刚背刺)一位朋友对话来说。他在聊起自己老家体制内的同学感觉对方过得挺好,如果让他重选,他可能会留在老家和他们一样。他的同学们在体制内只是普通科员,假期大家聚会在一起聊天,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松弛。另一半也在体制内居多,老师、事业单位、Gwy都有。由于大家都在局单位,没在基层,上班朝九晚五,双休,法定节假日正常休息。偶尔有加/值班,但强度、频率不算高。对比自己,人家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更没有背井离乡的困惑,不用担心房贷车贷还不上(即便有房贷,两口子的公积金也可以覆盖),这个月工资花完了,下个月到了时间立马会到账。县城中心有一套100多平的房子,开着十几万的车,周末不是看望父母就是去周边风景区游玩。自己一个孩子还没有,人家都已经二胎了,一儿一女,正好凑成一个“好”字。
再看看在大城市“奋斗”的同学,哪个没有高额房贷,即便月入过万,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不敢高消费、不敢生病住院、孩子一个就好,二个压力有点大。为了好绩效和不被裁,周末也在单位加班,孩子没时间陪,父母没时间看,如果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还好,接不过来的话,平时也只能隔着屏幕跟父母见面,父母生病过不去只能打钱,让亲属照顾。
假如时光能倒流,他宁可在小城市当鸡头,不愿在大城市当凤尾,他认为在小城市的生活比在大城市更有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大喇叭我和他看法相反,他老家县城是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而我在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一般。他说的这些,在我这里,需要靠原生家庭支持才能过那么滋润,比如父母也在体制内(退休金高)、某行业经商小有名气。我了解这里的县城体制内,不管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年薪到手普遍在5、6万,如果是年轻点刚入职的,一个月两、三千。夫妻俩都是体制内的,没有家庭的支持,想要在县城中心全款有房,再有个十几万的车很难实现。县城的体制内也有很多剩男剩女,尤其是剩女,三十多了没结婚,原因就是家里是农村的,好的别人看得上,个人再眼光挑剔些,就一直单着了。县城的体制内能否过得舒服,完全取决于你的原生家庭。如果你的家庭不富裕甚至很穷,那你生活上会过得很拮据。正所谓:“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大概就是如此。
作者:大喇叭;编辑:思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