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滨城市青岛,人们对于高品质海上旅游产品的热情正以持续增长的数据标注——11月8日,由青岛旅游集团牵头组建的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年度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400万人次,不仅远超去年260.59万人次的全年接待总量,更稳居北方第一、全国前三。
旺季大幅增长,淡季稳步攀升,在“北起胶州湾、南至斋堂岛,多点联动、南北贯通”的海上旅游大格局下,市场数据折射出极具价值的结构性变化:
东大洋“海上穿越大桥”航线开通数日销售额即突破百万元,实现对青岛海湾资源发展潜力的有效激活;奥帆中心帆艇产品提前三个月超去年2700万元的营收总和,“帆船之都”品牌效应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七八两月旺季游客接待量达215.3万人次,同比增长60.7%。市场最火热时,单日有超过7万人次游客“海上看青岛”,超八成的省外客源清晰展现出青岛海上旅游辐射全国的吸引力。
当不少传统景区受困于“转向”难题时,青岛海上旅游的放量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场基于“小散乱”现实困境的深层变革。其关键支撑,是青岛在政府统筹下系统整合海洋旅游资源,以“国企牵头+民企参与”创新实践的“海洋旅游联合运营青岛模式”(以下简称“青岛模式”)。
然而,看似并不复杂的联合运营,只是“国企+民企”这么简单吗?缘何青岛能做成这一模式的“全国首创”和整合运营规模的“全国最大”?比数字本身更值得探究的,是它背后的治理创新和经济逻辑。
打造“青岛模式”
青岛海上旅游的破局并非在一个真空中运行,而是直面行业失序。
先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今年截至11月8日,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有效投诉同比大幅下降92.6%;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和400万人次两个关键节点上,民营航商载客量占比从26.4%稳步升至37.73%。
一降一升的两组数据标注了青岛海上旅游治理的成效。其破解的是一个长期困扰众多沿海城市的共性难题:海上旅游业因其特殊的海陆交界属性,长期面临多头管理却抓手不足的监管困境,“小散乱”的市场主体、不易追溯的海上消费行为,让“宰客”“甩客”“价格乱象”等成为消耗城市口碑的“慢性病”。正因如此,青岛通过海洋旅游联合运营所实现的成效才更具样本意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本地成绩单,更为破解行业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思路。
何谓海洋旅游联合运营青岛模式?青岛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舵介绍,其核心在于“五统一”管理下的深度整合: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级专班支持下,由国有企业青岛旅游集团牵头整合63家航商,以码头、航线、售票、结算、运营五个维度的统一管理,组建全国首创“国企牵头+民企参与”的青岛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在青岛湾栈桥、八大峡等区域率先展开联合运营,并逐步向全域拓展。它既来自于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码头更新改造、数字化系统建设、海上运力提升三大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最终通过“五统一”落地,向着“海上旅游+”的无限可能拓展。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是解读“青岛模式”的一把钥匙。在过往行业失序的旧模式下,航商为了获得稳定客源向“黄牛”让渡利润并非新鲜事,而现在,高度透明的“统一结算”重构了市场激励机制,让所有航商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告别了‘黄牛’的反向压榨,联合运营真正把利益让给了民营企业。”民营航商代表苏兆宁颇有感触。
今年以来,联合运营以“场景开放”更进一步——青岛旅游集团有序向民营航商释放轮渡环游、海底世界环游等自营热门航线的运营权,与民营航商共享成熟客流体系、共享“海上看青岛”品牌资源,充分激活运力潜能与市场潜力。过程中,更以“先行赔付、公开承诺、有奖举报”的海上旅游秩序监管闭环,为游客卸除“不敢消费”的心理包袱。
先规范秩序、再开放共享、最终构建生态的路径构成了“青岛模式”清晰的底层逻辑。而国企的角色也真正转向平台搭建者和生态维护者。
业内人士分析,“青岛模式”难的不是“国企+民企”的构想本身,而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地为各方共赢的现实。它通过统一的数据端口、品牌形象、服务标准,用平台经济的思维完成了一次对行业的现代化治理升级。最终,这条路径清晰地指向一个方向:实现政府高效统筹、国企平台支撑、民企活力迸发、游客体验升级的四方共赢。
洞察“消费分级”
通过重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青岛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供给侧效率和能力。然而,搭建平台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新生的联合体精准捕捉并激发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挑战。
海上旅游探索数智化转型,为市场决策提供了抢先一步的关键依据。
一份“用户画像”依托数字化平台得以清晰勾勒:最具消费能力的青年及中青年成为绝对客群主力,合计超80%。从这部分群体的消费习惯看,青年客群注重社交属性和体验感,偏好网红航线、主题观光,消费决策灵活,易被新鲜玩法吸引。中青年家庭客群侧重家庭适配和性价比,倾向亲子航线、日间休闲游,消费更加理性,注重价格与体验的平衡。
“尽管大家对市场热度的‘体感’不一,但游客的出游意愿其实非常强烈。市场要拓展,关键在于能否分级分层找到真正的需求点。”在青岛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任现辉看来,伴随旅游消费经验的成熟、消费分级的加剧和消费热点的快速变迁,真正“读懂”并满足游客千变万化的“心头好”成为市场策略的价值原点。
基于这一洞察,“海上看青岛”打造出一片“立体化的海”——从品类上发力,大众亲民的观光客船、体现城市特色的帆船、个性化的鲨鱼快艇、高端的派对艇等,精准匹配从普惠体验到品质社交的不同消费需求;向时间轴延展,又创新打造出“钻石海”“果冻海”“橘子海”等产品,开辟出非高峰时段的增量市场。
文化赋能进一步强化产品辨识度。尤其是海鸥、啤酒两大青岛特色IP的融入,为标准化产品注入独特的文化情感价值。比如,多条途经历史城区的航线升级为“追鸥逐浪”特色体验,开拓出淡季旅游市场新亮点;“潮齐音乐会——夜游浮山湾”夏季航线在保留歌手驻唱的基础上,新增啤酒畅饮与特色小食服务,充分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触达方式上,“青岛模式”构建起完善的新型销售网络,除了与百家旅行商的合作,兴趣电商、货架电商、自有小程序以及线下30多个售票点位多元互补,实现个性化“种草”、即时快捷下单。客流激增也让新的市场信号愈发清晰——基于对兴趣电商爆发式增长的前瞻判断,联合运营率先开启破除传统路径依赖的体系“转向”。
去年8月,转入旅游运营的青岛轮渡成为首块“试验田”,首次系统化落地线上引流、亲民价格与文化赋能相结合的运营模式,通过在兴趣电商平台打造“总有一只海鸥为你停留”“与陆地‘失联’的30分钟”等热门话题迅速打开市场。截至目前,航线累计待客已突破120万人次,高达95%的客源来自线上。
![]()
看夕阳、喂海鸥,现在正是青岛海上旅游的好时节。
“成群的海鸥追逐着游船太震撼了!没想到青岛的海如此浪漫,这场专程奔赴不虚此行!”上海游客王女士说。
很快,新模式开始在全域释放带动效应。这套以数据驱动、产品分层、渠道多元为特征的“消费分级”体系,最终让青岛海上旅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
重构“产业生态”
“青岛模式”所完成的供给侧整合与需求侧创新如同一套高效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青岛海上旅游跳出规则模糊、掠夺式竞争的“荒漠生态”,大步迈向规则清晰、自我演进的“雨林生态”。
这片“雨林”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它不断向外舒展的枝叶与根系上。
市南区蒙阴路1号,联合运营中心的调度大屏实时追踪着航线网络向外延展、向内加密的进程。随着东大洋“海上穿越大桥”航线开通,青岛“北起胶州湾、南至斋堂岛,多点联动、南北贯通”的海上旅游大格局完成了最后一块关键拼图。
“这不仅是地理的突破,更是未来的支点。”青岛旅游集团旗下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吕大为如此定位眼前这幅图景。目前,联合运营体总客位数已达6355个,其整合民营航商数量、统一运营船舶规模及总客位数均为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洋旅游联合运营体。高峰时段,全市运力可统筹调配至不同码头,一个驱动青岛海上旅游迈向深蓝的战略引擎已然就位。
以此为基础,19条精品航线、33种全类型产品构建起层次丰富的海上旅游矩阵:东大洋航线穿越大桥以视觉奇观“出圈”,魅力唐岛湾航线成西海岸首条生态观鸥产品,“海上看仙山”航线串联起奥帆中心、小麦岛、石老人、崂山……
从场景开放到场景开拓,“青岛模式”切实提升了资源转化为更好体验的效率,推动着产业发展走向更深层次的价值创造。
这一转变,沿着两条清晰的路径展开。一是海陆资源的深度融合:以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为例,海上旅游串联起文化、娱乐、餐饮等资源,形成“海上看、陆上游、就地购”的消费闭环;二是业态的系统性协同:联合运营已从客船、帆船、游艇等延伸至摩托艇、水上飞人等新业态,更通过全国首创的游船与公交、地铁“一票通城”,将海上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增量。
由此,覆盖全域、高效协同的现代化海上旅游网络释放出强劲效能。若以2022年青岛旅游集团独立运营时8.8万人次的接待量作为参照,至2025年,联合运营体年度接待量快速攀升并突破400万人次,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而这一切,正在导向更远的产业未来。
当海上旅游接待量以百万级增长时,探索更具潜力的增长极成为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海岛度假、近海邮轮与环胶州湾海洋旅游目的地集群,作为撬动产业价值重塑的“三颗明珠”浮出海面。
当前,随着“好客山东·半岛1号”等航线的常态化运营,灵山岛、斋堂岛均已融入“海上看青岛”网络,海岛度假版图正在成形。同时,青岛旅游集团已规划投资新建国内首艘配备新能源动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海综合豪华观光小型邮轮,推动产业从传统观光向综合服务转型。最终,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以海洋旅游为纽带有机串联沿岸文化、体育、康养、休闲资源,胶州湾有望从一个地理单元跃升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度假之海、娱乐之海、康养之海。
潮声激荡处,新生的产业力量叩击着胶州湾的海岸线。而它的“下一站”注定在更深的蔚蓝中破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