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一下针灸学中“郄穴”的具体内容。
“郄”有空隙、缝隙的意思,引申为气血深聚之处。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大多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一、郄穴的定义与特性
1. 定义:郄穴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之气深聚的穴位。
2. 数量:共有16个郄穴,包括十二经各有一个郄穴,加上四条奇经(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也各有一个郄穴。
3. 特性:
* 主治急症:这是郄穴最显著的特点。阳经的郄穴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疼痛、急性炎症;阴经的郄穴主要用于治疗血证(如急性出血)。
* 诊断作用:当某条经脉对应的脏腑或部位发生急性病变时,其对应的郄穴常会出现压痛、酸胀或条索状反应物等异常反应,有助于诊断。
二、十六郄穴列表
以下表格列出了全部16个郄穴,方便您查阅记忆。
经脉 郄穴名称 定位
手太阴肺经 孔最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经 阴郄 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足阳明胃经 梁丘 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足少阳胆经 外丘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在足背,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足太阴脾经 地机 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足厥阴肝经 中都 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足少阴肾经 水泉 在足跟区,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阴维脉 筑宾 同足少阴肾经的筑宾穴(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
阳维脉 阳交 同足少阳胆经的阳交穴(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阴跷脉 交信 同足少阴肾经的交信穴(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
阳跷脉 跗阳 同足太阳膀胱经的跗阳穴(小腿后区,昆仑直上3寸)
记忆技巧:十二经的郄穴中,除胃经的梁丘在膝关节上方外,其余均在肘膝关节以下。
三、临床应用
郄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核心是“郄主急病”。
1. 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
* 急性疼痛:如急性胃痛取胃经的梁丘;急性腰痛取膀胱经的金门(或配其他穴);急性胸痛、心悸取心包经的郄门。
* 急性出血:如肺热咯血取肺经的孔最;月经崩漏取脾经的地机。
* 急性炎症:如急性乳腺炎取心包经的郄门(心包经循行过乳周);肠痈(急性阑尾炎)取大肠经的温溜。
2. 用于诊断:
* 按压郄穴,如果出现明显的酸痛、敏感或触及结节、条索,往往提示该经脉对应的脏腑或组织有病变或功能失调。例如,孔最穴压痛明显,可能提示肺部有疾患。
3. 配穴方法:
* 郄会配穴法:是重要的配穴方法之一。将郄穴与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所聚会的八个特定穴)相配合,治疗与“八会”相关的急性、严重病证。例如:
* 急性胃痛(腑病):梁丘(胃经郄穴) + 中脘(腑会)。
* 急性咳血(血病):孔最(肺经郄穴) + 膈俞(血会)。
四、总结
* 核心要点:郄穴是气血深聚之处,善于治疗急性、发作性病证。
* 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痛证。
* 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出血性疾病)。
* 诊断价值:郄穴的压痛等反应可作为诊断相应经络脏腑疾病的参考。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全面了解郄穴。在临床实践中,郄穴是针灸医生应对急症和进行诊断的宝贵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