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起发生在泰山景区的故意损毁文物案由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文物局作为典型案例联合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两名游客为求“改命”,竟在珍贵的文物古迹上肆意涂画,最终换来法律的严惩,其行为之荒唐、教训之深刻,再次为文明旅游敲响了警钟。
荒唐行为:求“改命”却“改”来罪罚
据案例披露,张某某、李某某在游览泰山景区时,出于“改命”的迷信思想,使用红色记号笔在“天下奇观”碑刻、“孔子登临处”等共计35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文物上随意涂写。这种无知且恶劣的行为,不仅严重污损了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破坏了泰山厚重的历史氛围与自然生态,更是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公然挑衅。
![]()
然而,命运从来掌握在自己勤勉的双手和端正的品行之中,岂是靠破坏千年文物所能改变的?他们的荒唐行径,非但未能求得命运的转机,反而让自己瞬间坠入法网。经过法院审理,二人行为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最终,张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李某某被单处罚金。此外,法院还判决二人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这场“求改命”的闹剧,以“被判刑、罚款、道歉”的结局收场,可谓咎由自取,也为所有心存侥幸者上了一堂深刻的法律公开课。
深刻警示:文明旅游是底线,文物保护无小事
此案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少数游客文明意识的缺失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它清晰地表明,在文物古迹上涂画绝非无关痛痒的“不文明行为”,而是明明白白的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保护名胜古迹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当我们走进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欣赏的是一份传承,承担的更是一份责任。管住自己的手,不胡写乱画,是游客最基本的素质。每一次对规则的遵守,每一次对文物的敬畏,都是对历史的守护,也是对自身德行的最好诠释。
共同行动:让文明旅游蔚然成风
“文明旅游,重在细节,美在德行。”此案的判决,不仅是对违法者的惩戒,更是对社会的一次强烈正告。它重申了文明底线不容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
![]()
![]()
我们每个人都应以此为戒,无论行至何处,都要将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景区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也需持续加强宣传引导与监督管理。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细节做起,以文明之举,共同营造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让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绽放时代光彩。(张子秋/图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