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通讯员 杨张添 晚报记者 陈 强
本报讯 “医生,我这手和脚越来越不灵活了!”最近,62岁的老张来到海宁二院内科住院调理时,他的病情让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原来,他的手指、脚趾关节处布满体积不小的怪石头,好多如核桃般坚硬,已经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这是他长期痛风未控制形成的“痛风石”。
老张与痛风的“对抗”已持续20多年。确诊初期,他遵医嘱吃药,尿酸控制得还算稳定,可时间一长,他渐渐放松了警惕。“朋友喊喝酒总不好意思推托,烟也戒不掉,觉得疼的时候吃点药就没事了。”老张坦言,这些年痛风反复折腾,脚趾、膝盖轮番红肿剧痛,常常半夜疼得睡不着,可即便如此,他仍没把饮食和生活习惯当回事。
这次住院,老张的尿酸值飙升到了近600μmol/L,远超正常范围。“痛风看似是关节疼,实则是全身代谢出了问题。”海宁二院内科医生解释,我们身体会代谢产生尿酸,正常情况下能通过肾脏排出,可一旦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受阻,就会在血液里堆积。当尿酸高到一定程度,会形成针状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甚至内脏里,引发炎症和组织破坏,这就是痛风发作的根源。而像老张这样长期不管控,结晶越积越多,就会形成硬邦邦的“痛风石”,不仅毁关节,还可能损伤肾脏、心血管,把“小毛病”拖成“大麻烦”。
在海宁二院,医生对症治疗,经过一周治疗和调理,老张的尿酸值慢慢降了下来,乏力症状也有所缓解。“这次真是吸取教训了,以后酒肯定戒,烟也慢慢减,再也不敢拿身体开玩笑了。”看着自己布满“痛风石”的关节,老张懊悔不已。
海宁二院医生表示,痛风并非“无迹可寻”,以下几类人尤其要警惕:长期爱吃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爱喝啤酒、含糖饮料的“吃货”,高嘌呤饮食会让尿酸值飙升;体重超标的人群,代谢紊乱会降低尿酸排泄能力;需要长期服用呋塞米、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人,要定期查尿酸,这些药可能影响排泄;有痛风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会让患病概率翻倍;患有肾病、血液病、肿瘤的患者,尿酸代谢易出问题,也容易诱发痛风。
医生提醒,若发现大脚趾、脚踝等部位突然发红、发烫、剧痛,尤其常在半夜发作,几小时内疼到顶峰,很可能是急性痛风;要是疼痛反复,关节逐渐僵硬、变形,甚至长出皮下硬包,就说明已发展至慢性阶段,必须立刻就医。即便没有症状,体检发现尿酸高也要重视,因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同样会损伤内脏,千万别等出现并发症才后悔。
“得了痛风不是只能‘饿肚子’,关键是吃得对。”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饮食问题,医生给出了实用建议:日常要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多吃青菜、瓜类、萝卜等新鲜蔬菜,主食选大米、白面,少碰燕麦、玉米等高嘌呤粗粮;很多人觉得豆类不能吃,其实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不会明显加重痛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适量吃;每天要喝够2000~3000毫升水,白开水、淡茶水最好,可乐、果汁等含糖饮料和啤酒要彻底戒掉;水果推荐樱桃、草莓、西瓜等果糖少的品种,脱脂牛奶和低脂酸奶还能帮助降尿酸,可放心喝。
医生强调,痛风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早期干预、规律治疗、长期管理是关键。不管是患者还是高风险人群,都要管好嘴、迈开腿、控体重、定期查,别让一时的侥幸,酿成无法挽回的健康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