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舰的正式服役成为全球军事领域的焦点话题,这一重大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实力的又一次飞跃,也在国际军事舆论场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印度国内,心情可谓五味杂陈。印度“国防论坛”网站日前发表文章,对福建舰的服役进行了点评,在承认中国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又迫不及待地开启了抹黑模式,这一系列操作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的国际军事竞争心态与认知偏差。
![]()
印媒“先扬后抑”:进步承认与无端抹黑并存
印度“国防论坛”网站在文章开篇,还是较为客观地承认了中国在航母发展领域的重大成就。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电磁弹射航母的国家,仅次于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成功迈入“三航母国家”行列,超越了拥有两艘航母的印度、英国等国。从2012年首艘航母辽宁舰服役,到如今福建舰的入列,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发展航母的速度着实令人震惊,追赶上了美国的步伐。福建舰作为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大型航母,具备起飞满载重型舰载机的能力,作战能力相较于山东舰和辽宁舰实现了全面升级。
然而,在承认了福建舰的进步后,印媒的“画风”陡然转变,迫不及待地开始抹黑。印媒认为福建舰最大的劣势在于采用了常规动力,而美法航母使用的是核动力。美国航母理论上可以在海上一直航行直到补给耗尽,而福建舰必须定期靠港或在海上补给。此外,印媒还煞有介事地指出福建舰存在重大设计缺陷,飞行甲板设计不理想,连同时起降舰载机都很难做到。印媒甚至援引所谓美国专家的评论称,福建舰的作战能力只有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6成左右,而“尼米兹”级航母已经服役50年,更别提新近服役的“福特”号航母了。这种先肯定后贬低的做法,看似“客观”,实则充满了偏见与无知。
![]()
印媒言论漏洞百出,专业外衣难掩“酸葡萄”心理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印媒上述言论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完全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首先,关于动力问题,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并不意味着其战斗力就不如核动力航母。影响航母在海上部署时间的因素众多,除了燃料外,补给物资如食物、淡水、舰载机燃料和弹药等同样关键。就算是理论上航程无限的美国核航母,也需要定期进行补给。福建舰作为一艘8万吨级的大型航母,携带的补给物资和美国航母并无太大差距,中美航母的海上自持力并没有本质差距。即便采用常规动力,福建舰的远洋作战能力依然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其次,所谓“甲板设计缺陷导致福建舰战力只有美航母六成”更是无稽之谈。福建舰与美国“福特”号一样采用直通甲板,三条电磁弹射器布局是符合其设计理念的产物。印媒所谓“舰载机难以实现同时起降”,既缺乏任何实证依据,也暴露出其对航母运行逻辑的无知。航母舰载机的起降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讲究节奏与编队协同。电磁弹射系统可在短时间内连续弹射多架舰载机,反应速度、出动频率远超印度“维克兰特号”那种滑跃式航母。印媒的这种言论,不过是为了掩盖自身在航母技术上的落后,试图通过贬低他国来维持自己那可怜的“优越感”。
![]()
福建舰意义非凡,中国航母体系产业化成熟
福建舰的意义不仅在于航母本身,更在于它标志着中国航母体系的产业化成熟。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背后是冷战时期的强大工业基础,而中国能在十余年内完成从“辽宁”到“福建”的跨越,本身就说明中国具备了完整的航母研发、制造、试验、训练与作战体系。中国航母的发展并非简单的模仿与追赶,而是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从辽宁舰的改装起步,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福建舰不是“尼米兹”的影子,而是中国自主航母体系的起点。印度至今还在为滑跃起飞式航母的技术难题而苦恼,却有闲功夫去评头论足中国的电磁弹射航母,实在是贻笑大方。中国航母的发展是基于自身战略需求和国防安全考虑,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印度在航母发展上的盲目攀比和短视行为,只会让其在这一领域越落越远。
![]()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