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北极开发合作”近年来成为备受外界关注的议题。不久前发布的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到,中俄将就北极问题开展合作。就此次联合公报提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俄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开始进入围绕“安全、发展、治理”三维推进的深化落实阶段。
第一,航运安全合作,着力极地航行技术突破,促进航道竞争力的提升。
联合公报首次提出在“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机制”框架下提升北极海运路线竞争力的目标。表明在中欧“北极快线”成功实现首航,以及俄罗斯积极推进北方海航道全年常态化运行的背景下,提升北极航道竞争力,使其成为联通欧亚大陆海上物流交付的可依赖的补充线路,已成为中俄北极合作的优先方向。
随着北极加速冰融,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开始从区域向全球拓展,为全球贸易航线的多元化带来了新的可能。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在2013年就提出,“将北方海航道建成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重要航线相比具有竞争力的一条国际航线”。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提出重点建设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其中就包括“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2024年,俄罗斯启动了北方海航道的全年运行计划,同时为了便利东段运输,将拉普捷夫海海域的季克西港增设为国际港口。2024年5月发布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机制框架下成立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推动将北极航道打造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鼓励两国企业在提升北极航道运量和建设北极航道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深化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合作。”
2025年10月13日,此前从宁波舟山港启程的、装载超1000标准箱集装箱的“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经北极航道航行约20天后,顺利抵达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这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的成功通航。在当前背景下,中俄合作提升北极航道竞争力需要着力三个关键领域:
一是构建全方位的航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覆盖航道全线的联合搜救网络。中俄双方需共同推动极地搜救装备研发、联合演练机制化和专业人员培训常态化,特别是在关键海峡和航道节点预置应急救援力量。二是突破极地航行技术瓶颈,加强高冰级商船设计建造、极地导航通信、冰情预报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为航道全年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完善航道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共建航道水文数据库、发展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统一航行标准规范等,系统性降低航运成本和风险。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北极航道真正成为连接亚欧的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输大通道,不仅为中俄两国,也为全球贸易提供新的战略选择。
第二,区域经济合作,以园区对接提升北极地区社会经济韧性。
此次联合公报明确提出“支持两国经济园区对接”,这一新表述将中俄北极合作从单一的航道利用提升到区域经济整合的新高度。在当前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通过园区对接促进北极地区投资贸易往来,具有提升区域社会经济韧性的深远意义。
实现北极地区的社会经济韧性需要诸多关键要素的支撑,其中就包括以优惠的政策促进投资与贸易往来,使北极地区这个原本处在全球化进程边缘地带的冰冻之地,能够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全球资本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构建体系之中。长期以来,北极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现象是:北极国家在战略层面对北极地区的重视,往往会强化其自身的地区安全举措,继而导致地区外部投资的减少、社会活力的减弱、人口的外流,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韧性的降低。而通过中俄经济园区对接,将帮助北极地区实现从单纯的“资源输出地”向“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就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技术溢出,为航道沿线经济腹地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并将可持续发展的根系留在北极,从而打破北极地区“战略重视反而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这一魔咒。同时,通过发展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绿色能源等多元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以多边合作为径,彰显中国北极治理理念。
中俄双方强调“以国际法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在北极理事会等多边平台开展建设性合作”,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一贯立场和治理理念,也表明了中俄北极合作将继续践行“以多边机制赋能双边合作”的思路。
中国秉持的北极治理理念与行动,与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要义一脉相承。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国,在北极治理中长期发挥着“不越位、不缺位”的作用。“不越位”指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不会介入完全属于北极国家之间以及北极区域内部的事务,依据国际法参与北极事务;“不缺位”指中国将在北极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北极理事会等多边机制中,中国在政策和行动层面始终认可北极理事会是关于北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主要政府间论坛。始终坚持做北极事务的建设性参与者、北极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北极治理的负责任贡献者。即使在某些国家试图将北极问题政治化的不利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框架下,通过对话合作推动北极治理体系完善。这种建设性态度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为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北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革、北极地区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俄联合公报提出的合作框架,展现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共同维护北极和平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中俄北极合作正在三个维度同步推进:在安全维度构建可靠的北极航道保障体系,在发展维度培育具有韧性的北极区域经济,在治理维度完善包容开放的北极多边架构。这条合作之路虽然有挑战,但前景广阔。期待中俄双方深化落实合作的协调努力,能为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具深远意义的独特贡献。(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