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记者获悉,针对9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本市完善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从无到有建成122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普惠性的养老服务。
![]()
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已突破500万人。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志伟介绍,本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加速推进。目前全市备案运营的养老机构有622家,床位10.8万张,其中70%以上养老机构评了星级,照护能力更加强了;建成了13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2家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500多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988个农村邻里互助点,居家社区养老的“网”织得更密了;另外还搭建了“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上线了150多家优质的养老机构资源,给活力老人更多养老选择。
本市还丰富服务供给,建设了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了家庭照护者“云助”行动,累计为15万人次老人的家属、保姆开展了专业培训,帮“老老人”解决了居家长期照护的难题;建设了养老助餐点,覆盖了九成城乡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了“暖心饭”;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先给居家“老老人”签家庭医生协议,让“老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更到位。
![]()
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本市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有序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全面实现救助申请“指尖办”“就近办”。
在困境儿童保障方面,修订实施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出台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儿童福利机构监管、收养评估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将流动儿童、困境孤独症儿童等纳入关爱保护,形成了覆盖各类困境儿童的服务体系。
在残疾人福利方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5.18万残疾人,建立生活补贴与低保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在全市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保障。
婚姻服务方面,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跨省业务办理量居全国超大型城市前列;全面推进婚姻证照使用电子化,方便市民查询;婚姻家庭辅导室实现全覆盖,增强了婚姻管理服务的温度。
殡葬服务方面,持续优化殡葬服务供给,实施殡葬惠民政策,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活动,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推出殡葬服务专线96101,24小时为群众提供殡葬业务对接办理、殡葬政策解答、意见建议收集等服务;大力推行海葬、自然葬,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
首都之窗记者李磊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