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存储芯片行业的发展。不是吹希捷多牛,也不是捧美光多稳,而是在AI下半场里,存储赛道关键玩家的不同玩法,跟咱们普通看行业、聊投资的人都有什么关系?
![]()
存储赛道的两种破局方式
AI下半场的存储革命里,希捷和美光就像俩要去同一个目的地的司机,一个选了条没多少人走但可能更快的新路,一个沿着熟路稳稳开,路子完全不一样。
![]()
先说希捷,它走的就是“赌一把技术”的激进路子,这公司可是有五十年历史的老牌子了,以前在机械硬盘领域说一不二,可它没守着老本不动,反而一头扎进了技术改造里。
它押宝的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可不是给传统硬盘补个漏洞那么简单,而是从物理原理上重新搞明白了数据该怎么存。
以前的磁记录技术,因为磁颗粒之间会互相干扰,存数据的密度早就到顶了,但HAMR技术不一样,它用激光把盘片瞬间加热到四五百度,再马上冷却,这样存数据的密度一下就上去了,这可是质的飞跃。
![]()
为了搞成这个技术,希捷可是熬了十一年:从2013年开始立项,前前后后烧了十几亿美元研发费,还攒了上百个核心专利,就拿温控系统来说,改了上千次才弄好,最后终于做到在10亿分之1秒里稳稳把数据写进去,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本事。
现在,30TB容量的HAMR硬盘已经能批量生产了,卖出去的数量都超过100万块了,亚马逊、谷歌、Meta这些全球排得上号的云厂商,都已经认可这技术,开始用了。
希捷现在是“先让利换市场”,为了推HAMR,给大客户便宜价,所以利润率比同行低点儿,但这技术门槛一立起来,别人想追可难了,现在全世界就它能批量生产HAMR硬盘,接下来要出的50TB版本,比现在行业里主流的20TB硬盘可强太多了,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
再看美光,它走的是“稳扎稳打攒家底”的路子,它没去凑硬盘制造的热闹,专门盯着存储芯片这块核心业务。
靠DRAM、NAND、NOR这“三兄弟”搭起了能覆盖各种场景的技术架子:DRAM就像AI的“临时记事本”,帮着处理当下要用的数据;NAND是“长期文件夹”,把海量数据好好存着。
NOR像“快速反应神经”,让终端设备反应更快。这么一套下来,AI从训练模型到实际用,从数据中心到咱们用的设备,都离不开美光的东西,它就像藏在背后的“顶梁柱”。
![]()
在赚钱和扛风险这块,美光做得是真稳:2025财年第四季度,它营收就有373亿美元,毛利率也回到了40%,手里的现金超过120亿美元,欠的长期债算下来,净负债率还不到20%,现金流连续两个季度都是正的,在存储这种时好时坏的行业里,这财务状况算相当能打了。
而且现在地缘政治这情况,也帮了美光一把,全世界能造高端DRAM的就三家,美光是唯一一家美国本土企业,英伟达、AMD这些大公司都愿意跟它绑在一起合作。
![]()
技术上美光也没闲着,1-GAMMA制程的DRAM、232层的NAND、低功耗的HBM4这些技术,都在测试验证了,仓库里的货也周转得更快了,从以前要存160天,到现在不到100天就能卖出去,这说明真有人买,需求实实在在在涨。
![]()
AI从算力依赖到存储主导的必然
希捷和美光能起来,可不是市场瞎炒出来的,而是AI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从靠算力到靠存储,主角变了,背后是整个AI行业最根本的逻辑在变。
![]()
AI上半场的时候,算力是最缺的,就像大家都要抢着用一台电脑,谁抢到谁就能干活,那时候AI模型还小,要处理的数据也不多,英伟达的GPU算力强,成了行业里的必需品,英伟达也靠着这个,把AI产业链里的利润赚了不少。
可现在AI技术发展太快了,模型越做越大,要处理的数据也多到吓人,就说Open AI训练GPT-5,一次就要用掉几百万GB的原始数据,光模型里的参数,就能把几万个普通硬盘装满。
![]()
等算力慢慢够了,AI面临的大问题就变了,这就跟咱们人一样,脑子再灵光,要是没地方记东西,也干不了复杂的活儿,AI就算算得快,最后也得有地方存数据才行。
数据要不停写进去、读出来、更新,对存储设备的容量、速度、稳定性要求特别高,能不能存好数据,直接影响AI模型能不能升级,能不能真正用起来。
市场对这个变化反应特别快,韩国SK海力士把HBM4高带宽内存的价格涨了50%,连英伟达这种行业老大,也只能乖乖掏钱买,这事就像个信号,说明存储厂商在产业链里说话越来越有分量了。
![]()
紧接着,希捷一天就涨了9%,美光也涨了8%,整个存储芯片板块都火了,不到一个月,市场就用行情告诉大家:AI下半场,得看存储的。
从行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技术行业成熟的时候,都会从“只靠一个东西”变成“多个东西一起配合”。AI早期靠算力,是因为技术刚起步,没办法。
等算力不缺了,存储作为“存数据的容器”,价值自然就显出来了,以后,AI在医疗、金融、工业这些领域用得越来越多,数据还会越来越多,对存储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整个存储行业说不定能火上十年。
![]()
投资视角与行业发展的双重启示
希捷和美光这么不一样的玩法,不光给想投资的人提供了不同选择,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能让咱们更清楚存储赛道以后到底值不值得关注。
![]()
从投资的角度说,希捷和美光对应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希捷就是那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类型,要是它的HAMR技术能全面用起来,说不定能像特斯拉改变传统汽车行业那样,把存储行业的格局也改了,到时候市场给它的估值也会完全不一样。
现在希捷的股价,从63美元涨到264美元只用了7个月,走势特别强,均线排得整整齐齐,买的人也越来越多,短期要是能突破280美元,说不定能冲到300美元。
但也得小心,它还有50亿美元左右的债务,技术用起来之后大家接不接受、行业会不会有波动,这些都可能让它的业绩和股价大起大落,所以更适合能扛风险、想赚更多钱的投资者。
![]()
美光就适合想稳稳赚钱的人,它不搞激进的技术赌博,靠成熟的技术、稳定的客户和健康的财务状况慢慢做。
股价从4月的61美元涨到237美元,虽然没希捷涨得快,但走势稳,结构也好,20日均线就像个支撑,跌不下去,要是能突破240美元,说不定能涨到270美元。
对于机构或者不想冒太大风险的投资者来说,美光既有政策帮忙,又在行业里有垄断优势,而且计划到2026年,AI服务器内存的营收占比要从现在的10%提到30%以上,在存储赛道里,这种“靠谱”的标的可不多。
![]()
希捷和美光的竞争,也说明选技术路线很重要:行业既需要希捷这种敢打破传统、赌未来的“创新者”,用新技术打开更多可能;也需要美光这种在现有技术上深耕、把基础打牢的“守护者”,靠稳定的供给让行业平稳发展。
对于行业里其他企业来说,这场变革也给了个明确的提醒:在靠技术吃饭的存储行业里,不管是选激进创新还是稳扎稳打,都得结合自己的优势,想清楚自己要走哪条路。
想激进搞创新,就得有长期投入的决心,能扛住风险;想稳着来,就得好好攒技术,跟产业链里的伙伴好好合作。只有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在竞争里活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