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车时会关注车企订单数据吗?
车企自己发的小订数据、大定数据,甚至是销量数据,我们从来没信过,谁信谁上当。
面对车企订单数据注水的乱象,一位汽车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小订、大定并不是行业标准术语,企业想怎么定义都可以。”
![]()
目前来看,在车圈策划订单注水已经不是稀奇事。
为什么第一财经总揪着“小订、大订注水数据”不放,是真的在为行业弊端呐喊,还是意有所指某家企业?
其实, 11月3日的时候,第一财经就暗提过“有些车型3分钟大定20万,月销仅2万” 的反差数据。虽然加了“资料画面与新闻内容无关”的水印,但画面上明显的就是小米SU7,再结合小米YU7上市3分钟大定破20万台,9月的真是销售数据,就差点指名道姓LEIZONG了。
然后还不忘配上“六部门打击捏造虚假数据”的消息。
![]()
更早些时候,第一财经曾客观指出小米造车隐患,写了一篇《小米,别让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车》轰动舆论界的报道。
结果,引来米粉、大批网友的投诉,被迫改成了《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而不是最后一台车》的隐喻。
![]()
也许,从那个时间梁子就接上了。
其实每一个立场的背后就是真实存在的人,无论是“第一财经日报”还是“官方微博” ,二者都属于知名媒体,一个属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一个是新媒体平台,背后一定有dangzheng部门领导审核,只能说负责审核的这位领导必然有着个人喜好,所以才会出现这多篇近似的观点。
无论大家赞同、还是反对,都在引发行业深思。
![]()
抛开新闻视角的中立或偏驳,大定、小定营销闹剧确实需要引起监管部门注意了。
有知情人士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正在讨论“虚假营销认定方法”,后续可能会针对汽车行业的夸大及虚假宣传进行治理。
终于看到回响了,只不过有些新闻笑着笑着就哭了。
不知大家怎么看第一财经一篇又一篇公开质疑“新能源车大定数据被批不可信”现象,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