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工信部等八部门明确“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这场被称为“智能驾驶分水岭”的技术革命正式驶入现实。北京四环、上海临港等试点路段已出现“合法脱手”的L3车型,比亚迪、长安、蔚来等9家车企率先拿到入场券 。但消费者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始终是:L3来了,开车到底能不能“放手”?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藏在场景边界、责任划分和技术局限里的“有条件放手”。
一、先搞懂:L3的“放手”是“有条件豁免”,不是“彻底躺平”
![]()
很多人把L3等同于“无人驾驶”,但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L3本质是“有条件自动驾驶”——仅在特定设计运行域(ODD)内,车辆能完全接管动态驾驶任务,允许驾驶员脱手 。它和L2的核心区别,堪称“质的飞跃”:
- L2是“辅助驾驶”:系统只帮你控速、保持车道,驾驶员需全程监控,出事故全由个人担责;
- L3是“人机共驾”:系统在ODD内自主决策(加速、变道、避障),责任部分转移给车企,但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接管 。
具体来说,L3的“放手”有明确边界:
- 场景边界:目前仅开放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结构化道路,车速通常限制在60-130km/h,城市拥堵、施工路段、乡村道路等复杂场景仍需人工接管 ;
- 操作边界:部分车型支持60km/h以下拥堵场景长时间脱手,但视线不能离开路面;时速超60km/h时,系统会通过方向盘震动、语音提醒要求手握方向盘 ;
- 环境边界:暴雨、暴雪、浓雾等极端天气下,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精度会下降,系统会自动退出L3模式,要求驾驶员立即接管。
简单说,L3的“放手”是“系统靠谱时不用你管,系统搞不定时必须你上”,绝非“上车就能刷剧、睡觉”的完全无人驾驶。
二、关键真相1:责任划分变了,但驾驶员仍不是“甩手掌柜”
L3最颠覆性的突破,是驾驶责任的“部分转移”——这也是它和L2的核心分水岭。在L2阶段,无论系统是否工作,事故责任均由驾驶员承担;但L3模式下,只要车辆处于激活状态且在ODD范围内,因系统缺陷导致的事故,责任将主要由车企承担 。
但这绝不意味着驾驶员可以彻底“甩锅”:
- 若系统发出接管请求后,驾驶员因分心(看视频、玩手机)未在规定时间(通常3-10秒)内接管,导致事故,责任仍由驾驶员承担 ;
- 公安部已明确要求,L3车型必须配备眼球追踪等DMS监测系统,驾驶员视线漂移超10秒,车辆将自动减速靠边停车 ;
- 若驾驶员强行在非ODD场景(如城市小路)开启L3功能,发生事故后需自行担责。
目前出台的责任认定标准还明确了车企的“硬门槛”:必须配备双冗余制动、双回路转向等备份系统,确保单一系统失灵时能安全停车;同时需精准标注ODD范围,避免用户误用。这种“谁控制、谁担责”的原则,让L3的责任划分更清晰,但也对驾驶员的注意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关键真相2:技术能“脱手”,但复杂路况仍需“人脑兜底”
![]()
L3车型的硬件配置已实现质的升级: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为标配,算力普遍达到750TOPS以上,能实时构建三维环境模型,自主完成变道、超车等操作。华为乾崑ADS4.0在高速场景下可支持130km/h巡航,虚拟测试覆盖10万+极端场景;小鹏L3车型在城区道路能识别施工区域、临时交通标志,应对复杂交通流 。
但技术仍有明确的“能力边界”,这些场景下绝不能盲目“放手”:
- 极端天气:暴雨天气中,激光雷达识别率会降至65%以下,摄像头易被雨水遮挡,系统可能误判前车距离 ;
- 复杂路况:道路施工导致标识模糊、行人突然横穿、非机动车违规变道等“长尾场景”,仍是L3系统的短板;
- 系统盲区:隧道出入口的强光逆光、高速路团雾、路面结冰等情况,传感器性能会大幅衰减,需驾驶员提前接管。
真实路测数据显示,即使是最先进的L3系统,在非ODD场景的事故风险是ODD内的3倍以上 。这意味着,L3的核心是“系统处理常规场景,人类应对突发状况”,驾驶员的“人脑兜底”仍是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四、L3正确使用指南:3步做到“安全放手”
![]()
对即将接触L3车型的车主来说,掌握以下3点,才能既享受技术便利,又规避风险:
1. 先确认“能放手的场景”:启动L3前,查看车机显示的ODD范围,确认当前路段(如高速)、车速、天气是否符合要求,超出范围绝不强行开启;
2. 保持“随时能接管”的状态:即使可以脱手,也需双手放在方向盘附近,视线紧盯路面,避免使用手机、追剧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确保3秒内就能完成接管;
3. 读懂“系统提示信号”:L3的接管请求会通过语音、灯光、方向盘震动等多模态提醒,听到提示后立即接管车辆,切勿抱有“系统能再撑一会儿”的侥幸心理。
结语:L3是“人机共驾”,不是“无人驾驶”
L3级自动驾驶的准入,确实让我们向“轻松开车”迈出了一大步,但它本质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而非“完全无人驾驶”。能“放手”的是双手,不能“放心”的是注意力;转移的是部分责任,不变的是驾驶员的安全底线。
未来,随着全固态激光雷达、城市级高精地图的普及,L3的ODD范围将不断扩大,但在L5级全域无人驾驶真正落地前,“人机共驾”仍将是智能驾驶的核心形态。对消费者而言,理性看待技术边界,明确自身责任,才能真正享受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
需要我帮你查询所在城市的L3级自动驾驶试点路段,以及适配车型的ODD覆盖范围吗?直接告诉你哪些路段能合法“放手”,让你用车更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