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凌晨,基辅的防空警报拉响,欧洲各国首脑连夜视频会商,语声急促,却拿不出一支进入战区的部队。这个场景,让很多老外交官想起毛主席那句“美国要跑回去”的断言。
乌克兰之殇看似始于俄乌冲突,真正的脆点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埋下。当年基辅选择弃核,把战略安全全部押在“布达佩斯安全保证”上,结果换来一纸空文。毛主席对“靠人防身”的怀疑,在此刻被放大。
把镜头拉回1975年9月21日傍晚,中南海游泳池边微风送凉。希思刚落座,毛主席便直问:“美国究竟靠得住吗?”老首相愣了一下,答曰:“他们是欧洲的主要保护者。”毛主席笑而不语,随后那句著名的判断——“真要打起来,它会要跑”——在池水回声里格外清晰。短短二十来字,成了今天欧洲安全困境的注脚。
彼时世界仍是美苏两极格局,北约意气风发。四十多年后再回头,欧洲发现自己除了制裁清单与口头谴责,几乎没有别的牌。法兰西总统反复拨通华盛顿,却等来一句“不会出兵”。毛主席口中的“跑回去”,并非撤退至北美的地理动作,更像是一种战略算计——美国只在自己得利的地方卖力。
要让别人不敢动手,家里得有硬家伙。赫鲁晓夫1954年来北京,毛主席当面提出协助中国研制核武,遭到敷衍。苏方原以为中国缺钢少油,“最多做个大农场”。这一冷遇,反倒坚定了自力更生的决心。1955年国务院成立原子能委员会,科研骨干昼夜攻关。试想一下,一个财政还靠国际食粮贷款的国家,却下决心搞全世界最昂贵的技术,决断之难,可想而知。
国际冷嘲接踵而至。赫鲁晓夫扬言“离了苏联,中国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陈毅元帅听后当场顶了回去:“我当了裤子也要造!”这句倔脾气后来被香港报人写进社评挖苦,然而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的那朵蘑菇云,把质疑的声音一并掩埋。
![]()
核试成功的那夜,驻巴黎的华侨餐馆再没被邻居倒过垃圾。美国智库研究员在报告里写道:“北京进入了不能被忽视的俱乐部。”毛主席先前那条路线——独立自主——由此获得最硬的支撑。
反观乌克兰,1994年依赖“安全保证”拆解全部核弹头,甚至同意将导弹发射井灌水封死。二十多年后,俄军越境、北约袖手,这份“国际保证”碎得比玻璃还快。没有硬实力,外部承诺像雾一样飘散,这一点与毛主席当年的提醒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在1974年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美苏为第一世界,日欧澳加属第二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核心意图是让广大小国结成联合阵线,不做大国博弈的棋子。乌克兰若能保持这种策略弹性,至少不会把国家命运锁死在单一方向。
有人或许会问:难道欧洲真的无药可救?其实答案并非绝望。毛主席当年预言美国不护欧洲,是基于矛盾利益的判断,而非宿命论。欧洲若想脱离“保护人”阴影,必须强化自主防务,减少对单一大国的依赖。可惜冷战结束后,很多国家沉迷“和平红利”,军费持续压缩,战略文化被金融逻辑吞没,一朝战云骤起,只剩外交辞令。
回到47年前的中南海池畔,那场谈话不仅揭示了美国的战略本性,更折射出“自助者天助”的现实。中国走过艰难的工业化、顶着核威胁完成“两弹一星”,证明了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乌克兰在风雨中求援无门,又一次印证了依赖外力是陷阱。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经常押韵。毛主席的那句“跑回去”,像一把冷刀提醒世人:国与国之间没有慈善,只有利益。理解这一点,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警醒。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