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录时代变迁的笔锋
与捍卫司法公正的天平之间
浙江法宣人始终
以文字为舟、以法治为帆
在每个真相与理性的交汇处锚定方向
一起走进浙江法宣人
![]()
杭州中院 滕腾
从事法宣工作1年
法院的确是座宣传“富矿”,你可以描写庭审中那些一槌定音的瞬间,可以拍下法官翻山越岭巡回审判的背影,可以记录执行干警为兑现当事人权益的千里奔波,只要实实在在地行走、倾听、记录,就能挖掘出最真实的司法故事,传递好正义的力量。
![]()
宁波中院 周文斌
从事法宣工作4年
今年,我们打造了首部自创微电影《春天的信箱》,以“春风心语法官信箱”为纽带,将宁波法院守护未成年人的暖心举措与坚定力量,悄悄藏进每一个镜头里。我们用长镜头捕捉主人公的细腻心绪,用多重人影特效勾勒时光流转的痕迹。原来,光与影也能成为笔墨,将甬法故事写成一首浪漫而温暖的诗。
![]()
乐清法院 连琦琦
从事法宣工作2年
成为法宣人以来,最难忘的是见证“雁山法旅show”普法品牌从“诞生”到“破圈”的日夜。扎进法庭,跟案挖掘素材,扛设备爬坡选景,反复打磨脚本……在我看来,那些逐帧打磨的画面、反复修改的稿件,都在诉说同一个答案——环资普法从不是法条的堆叠或镜头的堆砌,而是要立于山水间、走入群众中,让“风景里的普法”化作守护绿水青山的温暖力量。
![]()
湖州中院 茹玉
从事法宣工作5年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学习锻炼。从白班到夜班的编辑工作,从全国性会议到跨千里赴外省的采访任务,虽然短短半年,收获却是受用一生。特别是深度报道的撰写,以前我很怕动笔,从前辈的经验分享、同事的娓娓道来中,我才慢慢摸到“深度报道”的轮廓:报道如何通俗化、行文如何强逻辑、如何跳出法院看法院……老记者老编辑对新闻价值的敏锐、对传播节奏的把控、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坚持,也始终在推着我成长。
![]()
海宁法院 曹佳燕
从事法宣工作6年
从事法院宣传工作这几年,我逐渐触摸到法宣工作的真谛:法治力量蕴藏在每一个我用镜头捕捉的瞬间:法官耐心调解时额角的细汗,当事人释怀时眼角的泪光,执行路上被晨曦拉长的身影。这些看似零散简单的碎片,都在诉说着法治最动人的模样。当千万个这样的平凡瞬间通过我们的传递汇聚成河,便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真实温度。
![]()
诸暨法院 陈宁
从事法宣工作11个月
我撰写的报道发布后,不少读者留言:“看到了有温度的执行”“原来法律可以这么有人情味”。这让我意识到,司法工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审结案件的数量,更在于如何妥善修复社会关系,守护人间烟火。作为法宣人,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蕴含司法智慧、人性关怀的温暖瞬间,用真挚平实的笔触,将程序性的“案”转化为有温度的“故事”,让公众从这些细微之处,真切地感知公平正义。
![]()
东阳法院 夏建刚
从事法宣工作8个月
从采访全国模范法官吴霞林的感人事迹到跟踪报道司法挽救百年老字号“雪舫蒋”的波折故事,我逐渐体会到法宣工作的力量与光芒。正如法官办案一样,法宣工作也是对公平正义的捍卫,我们虽不是故事的创造者,却是法治微光的“采撷者”——办公室内深夜依然亮着的灯,调解室里当事人如释重负的笑容,法庭内那一声清脆又郑重的法槌声……这些细微处的光点,正是司法温度最动人的注脚。
![]()
江山法院 祝欢
从事法宣工作2年
从业务岗转任法宣岗,一切从“0”出发。学习新闻写作、影像拍摄、剪辑视频……为了能让新闻宣传内容更接地气、故事更加鲜活,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为一个标题苦思冥想、为一个句子绞尽脑汁、为一张图片费尽心血。两年来,也曾陷入自我怀疑、身心俱疲的瓶颈期,但我始终保持热情,这份热情,源于自己对法宣工作的热爱,源于对法院工作的职业荣誉感,而这也是做好法宣工作的第一要诀。
![]()
嵊泗法院 姚留艺
从事法宣工作1年
每次提笔都是与法治精神的深刻对话。从书写“小岛法官趁鱼汛解纷”“强制腾退”法治故事、制作“打击假借条虚假诉讼”短视频,到特殊时点编写“住宅转民宿”“暑期安全指南”等接地气的法律指引,我明白——是宣传在司法与群众间架起了桥梁,它将法官赶渔期办案的体贴、捍卫诚信的刚正、戳破谎言的智慧,转化为人们可感可触的公平叙事。
![]()
仙居法院 张露也
从事法宣工作3年
做法宣工作的每一年都有新的感悟,其中最难忘的,是一起涉及女孩足球梦的抚养权案件。我不仅用镜头记录了法官走出庭审、走进孩子内心的努力,也见证了女足球员陪她们踢球的身影,大家所做的不仅是鼓励,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法官的职责,不仅是裁判是非,更是在法条之外,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尽一份心。而我的记录,正是为了让这些“多一点”的温暖被看见、被传递——让每一份细微的付出都被时代记住,让每一个平凡的法官,成为法治故事真正的主角。
![]()
丽水中院 庄啸
从事法宣工作5年
我在酷暑中跟随镜头,见证了法官们在烈日下巡回审判、在田埂间调解纠纷、在古村里释法明理。当我看到法官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和当事人渐渐舒展的眉头时,忽然明白了“新闻是干出来的”这句话的深意——最好的故事,永远藏在一线的泥土里。
作为一名法院宣传员,要以“行走”的姿态深耕审判执行的“富矿”,在跟案学习中读懂卷宗背后的民生诉求,在现场记录中捕捉司法温情的瞬间,用沾泥土、带露珠的笔触,努力打造“深”“活”兼具的新闻作品。
![]()
宁波海事法院 张鹏飞
从事法宣工作4年
2024年元旦刚过,我接到任务,跟随法官拍摄报道一次诉前扣押外轮。扣押外轮犹如“开盲盒”,有许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该轮预计当天下午靠泊码头,我和法官办完登轮手续后,便提前抵达码头等待。不料因水文和风浪突变,涉案船舶姗姗来迟。我们身处海关监管区域,为了依法完成扣押,只能坚守等待。
在码头等待近5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外轮舷梯。当时端起相机的手已冻僵,险些按不下快门。尽管过程煎熬,但该案的图片报道有幸登上了《人民法院报》头版。回首往事,能够贴近案件现场,生动展现一线司法工作者不为人知的奉献与担当,就是法院“记者”的一瓣心香。
来源:全省各法院
本文图片结合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