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羊肉米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之一,以高山羊肉、粗米线为主料,配以纯羊肉高汤及青花椒、小米辣等佐料,形成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其历史可追溯至盐边县早期羊肉汤锅店,后经丁帮秀开设首家专营店推广,逐渐成为地方餐饮名片。2020年,该小吃获新华社“最想去打卡的早餐”第一名,2021年入选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名单。
攀枝花人美好的一天,往往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线开始的。走在攀枝花的街头,似乎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一碗地道的羊肉米线。对于一个攀枝花人来说,羊肉米线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小确幸”,更是家的味道,尤其是对在外游学或工作的人来讲,每当归家时或临行前,必打卡的美食几乎都是羊肉米线。
![]()
攀枝花羊肉米线的历史可追溯至盐边县早期的羊肉汤锅饮食习俗,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源阶段
据记载,盐边羊肉米线起源于当地牧民用羊肉高汤煮米线的习惯,最早为家庭作坊式经营。相传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品尝过当地“全羊汤锅”后赞叹不已,这种烹饪方式逐渐演变为羊肉米线的灵魂所在。
二、商业化转型
20世纪90年代,丁帮秀在盐边县城开设首家专营店“丁米线”,通过改良制作工艺推动小吃商业化。她采用当地土羊搭配十余味中药材熬制高汤,搭配粗米线,形成“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纯羊肉熬制高汤煮出的米线,细腻可口,色香味美。
三、规模化发展
随着口碑传播,攀枝花市区及周边陆续出现数百家专营店,年销量超1000万碗。2021年该小吃入选“天府旅游美食”,成为宣传盐边的名片,年销售额超1.5亿元,带动米线、羊肉等相关产业链发展。
一座城市的苏醒,往往从一份温热鲜香的早餐开始。武汉人以热干面“过早”,开封人靠一碗胡辣汤“得劲”一整天,而在攀枝花盐边县,清晨的活力,正来自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线。
![]()
盐边羊肉米线讲究“一大二白四绿五料”:羊肉片大;米线白、汤底白;青花椒绿、小葱绿、香菜绿、薄荷绿,再配上自制豆瓣、泡莲花白、小米辣、蒜泥和香醋这五样佐料,一碗地道的盐边羊肉米线便算“礼成”。
盐边羊肉米线的精华,不仅在于爽滑的米线,更在于那一口醇厚鲜美的羊肉汤底。
据《盐边县志》记载,盐边拥有三千多年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正式设立大笮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盐边厅,始得“盐边”之名。盐边在汉代设址于若水(雅砻江古称)之滨,史称“大笮”。《盐边县志》在分析笮人饮食风尚时指出:“笮为西南,其方为十二辰之‘未’。未,味也。”盐边在地理方位上对应“未”位,与“味”相合,可谓天赐的味觉福地。
在攀枝花盐边县,米线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面条,而当地美食口感折射出30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碰撞交融,饮食文化深受境内彝族、傈僳等少数民族风俗影响。如今,盐边羊肉米线是名副其实的高人气美食。清晨,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米线,已成为攀枝花当地人的一种习惯。纯天然的食材、地道的麻辣鲜香,让人酣畅淋漓。
![]()
攀枝花羊肉米线作为攀枝花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不仅是一道风味独特的早餐,更是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重要符号。其麻辣鲜香的口感、丰富的配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攀枝花的一张亮丽名片。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游客,品尝一碗地道的攀枝花羊肉米线,都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与魅力。小伙伴们,你喜欢吃攀枝花羊肉米线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