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创日更的第39天
最近看到一个XTransfer的员工分享了他的招聘经历,他说以前创业招人时,基本不考虑从大厂出来的。
这听起来多少有点不合理,毕竟大厂的员工那可几乎都是高学历高能力的选手啊。这到底是为啥呢?
这个负责招聘的员工说:“第一啊,大厂员工的成本太高,创业公司那点资金,可承受不起大厂级别的薪资。咱创业公司,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大厂出来的人薪资要求高,实在吃不消。”
“第二呢,我们发现很多大厂出来的候选人技能点比较单一。在大厂,一切基础设施和框架都由别人搞好了,他们只需要负责自己那块的业务开发。时间一长,就形成了路径依赖。做事前喜欢先搞一套基建,没有基建反而不知道怎么动手。而且啊,还觉得自己挺厉害,不太愿意听取意见,动不动就摆出‘我们以前怎样怎样’。”
![]()
就因为这些,后来他们公司基本不再招大厂背景的人了。他也承认,大厂肯定有优秀人才,但更多的人就像庞大机器中的螺丝钉,作用单一,价格还偏贵。
这时候就有人肯定好奇,那他们主要招什么样的人呢?是中高级、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这些人过去在小公司或创业公司表现优秀,又希望寻求更多机会和成长空间。这类人有技术热情,爱折腾,不给自己设限,对自己也有要求。他们公司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更多机会挑战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他们业务量级不算小,团队技术实力也能支撑,足够吸引那些愿意折腾、渴望成长的年轻人。
后来呢,这位朋友不再自己创业,他直接去了一家中型公司。结果发现团队里大多是从小米、阿里、美的这些大厂挖来的人。本以为能大干一场,可合作一段时间后,他直呼体验非常累,为啥呢?“各做各的,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团队之间的墙很厚,推动协作困难;内部斗争也不少。”
这时候他不禁感慨,大厂出来的人啊,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牛,反而是那些在创业公司摸爬滚打、一路成长的人,更值得敬佩。
一个北京的员工说:“话是这么说,可招聘要求上都备注着有大厂经历优先。” 小伙伴们看到了吧,这就是现实矛盾的地方,嘴上说着大厂出来的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招聘时又把大厂经历当成香饽饽。为啥会这样呢?可能很多公司的HR都会觉得大厂出来的人有成熟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能给公司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
前京东的员工那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嘲讽说:“主要原因还是招聘的公司没钱。” 这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许多创业公司不招大厂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确实是薪资给不起,毕竟大厂凭借雄厚的财力,能给出高额的薪资和福利,创业公司很难与之竞争。
![]()
其实啊,大厂和创业公司出来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大厂出来的人,可能在规范的流程、先进的技术框架方面有经验,但容易被固定的模式束缚;而创业公司出来的人,虽然可能缺乏一些系统的训练,但胜在灵活、有冲劲,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写到最后,如果你是今天的面试官,你更喜欢大厂出来的,还是创业公司出来的应聘者?欢迎来评论区交流~
看完这里,其实评论区更精彩!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一点点共鸣,欢迎点击关注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