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沈伯洋,这个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负责人,此刻却成了中国公安系统全球通缉的重点目标。沈伯洋不但没有收声,反而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喊话,直言“台湾和中国互不隶属”,还送给大陆一句话:“不要以罗织罪名的方式,把手伸到台湾来。”
一边是大陆警方发布的全球通缉令,一边是沈伯洋的“嘴硬”回应。有意思的是,赖清德当局不仅没有避嫌,反而在幕后频频操盘,试图将沈案打造成一场国际舆论战,借此转移岛内政治危机。沈伯洋为何敢如此高调?而赖清德又为何在这场风波中表现得如此得意?
![]()
沈伯洋的名字,其实早在2023年就频频出现在大陆官方的“台独顽固分子”名单中,到了2024年10月,已被国台办明确列入重点制裁名单。可真正让他成为焦点的,是“黑熊学院”这家机构。
黑熊学院打着“防卫训练”的旗号,却在课堂上灌输“反中”“仇陆”的思想,甚至教授青年如何在战争中自保、如何对抗解放军。
![]()
据央视披露,黑熊学院三年培训目标竟高达三百万人,几乎涵盖整个台湾青年的兵力储备。这已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直接挑战国家主权安全的行为。沈伯洋作为创办人,背后的资金来源也不简单。
他所主导的台湾“民主实验室”多次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开放社会基金会等组织的资助,金额高达6600余万新台币。
![]()
大陆公安部门披露,在收到大量举报材料后,重庆公安局正式对沈伯洋以“分裂国家罪”立案调查。随后,央视发布8分钟专题片,全面起底沈伯洋与外部势力的联系,且强调大陆将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启动全球通缉机制。
就在大陆展开法律行动的关键时刻,沈伯洋似乎并不慌张,反而坚持“只要不踏入大陆就不会有事”的想法。他在11月9日社交平台上发布声明,否认收美方资金的指控,同时重申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这一番话不仅在岛内引发争议,也被认为是向大陆挑衅的信号。
![]()
在这背后,赖清德团队却在悄悄运作。从民进党媒体“包装”沈伯洋为“言论自由斗士”,到“行政院”陆委会公开表态“提醒驻外馆加强防范”,一系列操作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赖清德不准备放弃沈伯洋,反而打算借此炒作“大陆打压台湾人民”的论调。
这场政治操作有两个背景。第一,赖清德政权在两岸政策上内外受压,支持率持续下滑;第二,国民党内部正在发生剧烈重组,郑丽文的上位打破了蓝营旧有格局。
![]()
就在11月5日,国台办发言人首次对沈伯洋案公开表态,明确提出“依法终身追责”。这一表态意味着大陆已将沈案作为国家安全案件处理,未来即使沈伯洋躲在岛内,也难以逃脱法律审判。
沈伯洋的父亲沈土城仍在大陆经营企业,年交易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这让“台独”分子的两面人生变得格外讽刺。嘴上喊“互不隶属”,背地里却靠大陆赚钱,岛内舆论开始质疑沈伯洋的真实动机。更有台媒评论称,“嘴上主义,心里生意”,揭穿了这些“台独”分子表面激进、实则投机的本质。
![]()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国民党也迎来了剧烈震荡。新任党主席郑丽文在11月6日宣布第五波人事调整,全面重用洪秀柱系人马,赵少康系则被冷处理。
赵少康因“大罢免案”亮票风波被起诉,逐渐失去蓝营青年支持,郑丽文趁势调整权力结构。11月8日,她公开出席纪念大陆隐蔽战线英雄吴石的活动,引发绿营集体围攻。
![]()
民进党、陆委会以及“台独”分子集体发难,蔡正元更是痛批郑丽文“出卖战友”,建议国民党改名“国民投降党”。这场风波表面是两岸立场之争,实则是国民党内部“反共标签”与“两岸和平”路线之间的激烈碰撞。郑丽文试图为国民党赢回话语权,但党内保守派的阻力显然不小。
岛内社会也在悄然分裂。2025年以来,赖清德当局展开“绿色恐怖”行动,已废止50位拥有大陆户籍的台湾民众身份。
![]()
其中包括跆拳道选手、两岸创业园负责人等,只因与大陆有联系就被彻底清查。一系列“清算”动作加剧了岛内紧张氛围,社会精英开始重新评估立场,努力在政治风暴中寻找出路。
与此同时,大陆公安部门已启动跨境执法程序。程雷教授明确指出,大陆已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刑事司法协作机制,未来沈伯洋若出现在东南亚或欧洲,被引渡的可能性极高。
虽然目前沈伯洋还没有进入国际刑警组织“红通”公开名单,但很多案例表明,红通往往从内部程序先行,等操作成熟时才公布。
![]()
美国的角色也值得警惕。虽然美方表面上支持“台海和平”,但沈伯洋的机构长期接受USAID资助,甚至被美国智库列为“激进路线代表”,这说明美国对沈的扶持具有明确的战略目的。
这种“代理人”操作手法早已不是新闻,从乌克兰到台海,美国的“颜色革命”套路屡见不鲜。不过,一个细节却让人意外。央视报道播出后,岛内舆论风向出现微妙变化,不少台湾民众在转发视频时留言:“咎由自取”“别再害我们”“台独不要绑架全台湾”。
![]()
这说明沈伯洋的极端言行正在引发岛内民众反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台独”不是保护台湾,而是让台湾更危险。讽刺的是,就在沈伯洋高调“喊话”大陆之后,赖清德当局的回应却相当敷衍。
陆委会只说会“提醒驻外馆注意”,民进党官员则表示“相信你自己可以应付”,这摆明了沈伯洋已成政治负担。被利用完就被甩开,这是“台独”分子真实的命运。而沈伯洋的求助,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慌乱。
![]()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两岸政治博弈的缩影。沈伯洋不过是被推上台面的“先锋”,真正的较量还在于两岸制度、法理、民心的深度对抗。大陆通过法律手段锁定目标,借助媒体塑造舆论氛围,再配合专家解读强化合法性,整个行动节奏清晰,步骤严谨。
未来,类似沈伯洋这样的“台独”分子或将面临更高频率的法律追责。大陆对“台独”问题的处理,正在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国际化。
![]()
短短一个月内,沈伯洋从“学者”到“通缉犯”,从“民进党旗手”到“政治弃子”,他的转变之快,令人惊叹。而赖清德一边得意炒作,一边悄悄抽身,把政治风险甩给了沈本人。
这场风波,沈伯洋只是开端,真正的大戏,才刚刚开始。沈伯洋事件将“台独”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大陆通过法律手段施压,岛内却悄然生变。沈被通缉不只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两岸博弈的新起点。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
信息来源:
[1]嘴硬心慌的沈伯洋连问:我这种情况怎么办? 环球网
[2]“沈伯洋”们,收你们来了!台媒:他的内心已经相当恐惧 京报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