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梅玫、吴波、李非白、唐焕然等,走进人民大会堂作报告

0
分享至

撰文 | ‍‍余晖

11月10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庆市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代楷模”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这场报告会上,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梅玫,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吴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李非白,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唐焕然等,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时代楷模”渝检护“未”团队胸怀大爱、守护未来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



什么是渝检护“未”团队代表?

渝检护“未”团队,发端于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组建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

“当我父母离去无人管教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当我被人欺凌无助的时候你们在哪里?现在我犯了罪,你们都来审判我了!”在2004年的一次庭审中,一位涉罪少年满含委屈和愤怒地质问让梅玫和同事们开始反思——应当建立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特殊机制,给予未成年人更多地专业化帮教,让涉案未成年人看到希望。

于是,“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应运而生。

他们开通热线、设立信箱、打造谈心室,在企业、社区、学校相继建立观护基地,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用法治威严和司法温情滋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经过20余年的发展,重庆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已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20余年来,重庆市三级检察院青少年维权岗扩展到45个、团队成员发展到500余人,其中,梅玫、龚珊、唐焕然、吴波、李非白、孙文静、王莉7名同志是优秀代表,他们长期奋战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最前沿,牵头或指导办理涉未成年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组织带动开展专项保护工作,始终倾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今年8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德法相伴、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范”。

他们是如何守护未成年的人呢?几个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斩断“黑手”。

重庆检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坚决斩断伸向孩子们的犯罪“黑手”。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侵害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侵害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侵害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扎根重庆三峡库区、守护留守儿童权益的团队代表吴波,依法办理了一起侵害多名三峡库区留守儿童的案件,废寝忘食审查在案证据,多次勘查犯罪现场,指导公安机关补查遗漏事实,不法分子被法院判处死刑。

当未成年人遭遇侵害困境时,当家长不想管、不会管、不能管时,团队成员运用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竭尽所能为孩子着想、为孩子维权、为孩子撑腰。

李非白曾经办理了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身亡后留下了未成年的三姊妹,李非白主动介入,为孩子们争取赔偿款、确定监护人。在持续跟踪监督下,察觉监护人侵占、私分赔偿款时,又向法院致函暂停发放赔偿款。面对监护人持续的电话辱骂、将孩子丢在检察院扬长而去的威胁,面对不理解者“凭什么”的诘问时,李非白没有退缩、敢于担当,创设检察官和监护人共管账户,充分保障三姊妹的合法权益,解决三姊妹生存和成长之忧。

第二,治愈心灵。

相较于身体伤害而言,心理的创伤更痛更久更难治愈。

团队代表李非白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医院收治的一名危重病人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孤苦无依。“怎能忍心让孩子感到从此天空塌了下来?”李非白从丈夫口中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民政部门将孩子送往福利院,又跟进开展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丈夫感慨地说:“原来总抱怨你‘管得宽’,比自己孩子还上心,但遇到这样的事,我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你们未成年人检察官”。

团队代表吴波曾救助过的一名受害儿童,经常离家出走,双手划满伤痕,成绩一落千丈,这名儿童说:“坏人被判了有期徒刑,我的人生却被判了无期徒刑”。吴波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于是积极争取将部分司法救助金变更为孩子的心理治疗费用,并说服其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一次心理治疗后,孩子抚着手腕说:“我保证,不会再有新的伤疤了。”

第三,健全制度。

团队成员在办案中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犹如“海面下的冰山”,通常具有隐蔽性、持续性等特点,一些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即使发现有关侵害情况,也没有及时报警。这让他们认识到,严格落实国家强制报告制度,早发现、早介入、早阻断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关键。

为此,团队成员积极开展论证调查,联系走访职能部门,呼吁推动重庆市医疗、教育、民政、妇联等九部门出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创新推行“两书一图”工作机制(强制报告义务告知书、责任承诺书和报告流程图),要求医疗、学校、社区等工作人员发现孩子疑似遭受侵害线索后第一时间报告。

为推广强制报告制度、发动更多群众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团队代表孙文静与同事们研发上线了“强制报告APP”。

针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多是熟人作案的特点,团队成员积极探索源头预防路径,将可能侵害孩子的“大灰狼”隔离在外。2019年,团队成员推动重庆市检察机关与教育主管部门创建省级教职员工入职查询平台,全覆盖查询中小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及幼儿园的教职员工,是否存在特定的违法犯罪情况;之后,又推动将入职查询范围扩大到救助站、福利院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机构,构建起更为全面的未成年人保护“隔离墙”。

2020年,在总结重庆等地经验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等联合建立了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国家相关法律也增设了专门条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政知新媒体 incentive-icons
政知新媒体
我们在这里读懂时政
18764文章数 14325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