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艺微宣讲”示范演出走进大渡口。
“况大爷,你刚抱了大胖孙子,是值得恭喜,但大操大办肯定还是要不得噻……”熟悉的方言、接地气的情节,令现场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移风易俗的理念悄然入心。
这是发生在11月6日下午大渡口区万达广场中庭的一幕。由重庆市文联、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和大渡口区文联等共同带来的“渝艺微宣讲”示范演出如约而至,用一场冒着生活热气的文艺演出生动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了老百姓身边。
![]()
“渝艺微宣讲”示范演出走进大渡口。
据介绍,“渝艺微宣讲”是由重庆市文联推出的改革品牌项目,是自今年3月正式启动的“巴人讲习”基层理论文艺微宣讲升级版,已在全市多个区县陆续展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短小精悍、观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以艺术浸润人心,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爱党爱国激情。”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相关负责人说。
本次活动在蓬勃大气的《盛世欢歌》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小品《转变》以村民摒弃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陋习为切口,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宣讲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龙船调》加入了独特巴渝风情的女声独唱,高亢的歌声仿佛展开了一幅山城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
表演川剧《变脸》的演员走下舞台和观众互动。
男声独唱和川剧《变脸》联袂亮相,更在现场掀起了高潮。当变脸绝活就在观众眼前展示时,引来阵阵惊呼和喝彩。声音清脆、节奏明快的快板声背后,《奋进“十五五” 扬帆新征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市民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也在娓娓道来中具象了起来。
“之前,听到是理论宣讲我就觉得离自己有点远。”附近居民谢女士看完整场演出后向记者感慨,“看了今天这样的演出,我才发现原来理论宣讲涉及的内容已经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这正与重庆市文联推出的“渝艺微宣讲”系列活动希望实现的目标高度契合。
据介绍,“渝艺微宣讲”中的“渝艺”既指重庆文艺人,也指重庆民众喜爱的具有巴渝特色的文艺形式。“微宣讲”则是希望组织基层“文艺两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文艺作品向基层百姓、普通民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以实践成果阐释理论内涵,以理论光辉映照实践伟力。
“比如今天我们走进大渡口区的活动,就是以当地民间演艺团队为主,重庆市文志协组织部分文艺志愿者也参与其中带来的演出。”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负责人表示,这也是相较以往宣讲的第一大特点,“我们把单一的宣讲,变成了文艺作品的演绎,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接受度。”
![]()
现场文艺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渝艺微宣讲”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其中既有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聚焦,也有对重庆发展成就、民生热点问题的鲜活表达,形式短小精悍,微短剧控制在30分钟内,短视频在5分钟左右,确保群众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
与此同时,“文艺两新”团体的力量也被纳入到了本次在“渝艺微宣讲”中,他们将通过自媒体等平台多渠道传播,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文艺的翅膀,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现场观众看得乐开了花。
具体到作品创作方面,目前重庆市文联已经建好了“渝艺微宣讲”的脚本库。广泛征集曲艺类、短视频、微短剧的脚本,免费提供给全市1000多家文艺演出团队。“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这不仅降低了基层“文艺两新”团队的创作难度,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质量。
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负责人表示,每年还将对优秀作品、优秀文艺团队和案例进行推优、表彰,这也将提升这些创作团队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重庆市文联和部分区县文联的公众号都设立了“渝艺微宣讲”的专栏,专门展示优秀作品。如大渡口区文联推出了“艺渡传声”微宣讲品牌,开州区文联已经推出了“理响重庆·开口讲”理论文艺微宣讲等。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