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刚官宣的新政简直戳中了无数老师和家长的痛点。
可统筹安排教师弹性上下班,还明确课后服务不能和职称评定硬挂钩!
这本该是让教育回归本质的好消息,可现实里教育系统的那些怪象,却让人心凉半截。
先说说老师的生存现状有多离谱。
请假得自己找同事调课,不然学校根本不批,更魔幻的是,请假要扣工资,回来还得把调的课一节不落补回来,补课时学校一分钱报酬都不给。
有老师吐槽,月薪3000块,请假一天按3000除以22天算,扣136块,相当于周末加班白干还倒贴。
更气人的是,有些学校规定,请假超一定次数就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连病假都得自己先调课,不然就扣绩效。
这些怪象不是个例,而是很多中小学的潜规则,把老师连生病都不敢轻易请假。
而孩子们的负担更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虽说房价降了些,可教育支出占家庭养育成本的34%,85%的受访者都喊着教育负担太重。
![]()
这背后全是排名在作祟:
校长要学校的升学率排名,才能争取更多资源,老师要班级的考试排名,关系到绩效和面子。
于是,课后服务变成加时课,作业堆成山,周末补课成常态。
有家长算过,孩子小学阶段光课外班费用每年就超2万,比房贷还让人肉疼,这样的压力下,年轻人谁敢多生孩子?
看到媒体发布的消息,有网友说终于等到这一天,老师早出晚归带课后服务,连陪自家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弹性上下班太有必要了。
课后服务不绑职称,老师不用为了评职称硬扛,服务质量反而可能更好。
有老师现身说法,之前为了评职称,每周硬扛5次课后服务,累得直掉头发,现在终于能松口气了。
质疑派却泼冷水,别高兴太早,弹性上下班会不会变成领导弹性放假,老师弹性加班?
学校要排名、老师要成绩的根子没断,课后服务就算不绑职称,老师还不是得要让孩子刷题?
更有人扒出旧账,之前双减也喊着减负,结果作业从学校转到家里,家长更累了,新政会不会也是换汤不换药?
房价降了又怎样?
养个孩子光教育支出就占家庭收入一半,谁敢生二胎?
孩子每天写作业到11点,周末全是补课班,这种罪谁愿意让孩子再受一遍?
但也有人反驳,生育意愿低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全怪教育,老师也不容易,总不能让老师为生育率背锅吧?
![]()
大家都盼着孩子能轻松点,可实际呢?
校长怕排名下滑,悄悄让老师增加自主练习,老师怕班级落后,私下给家长布置额外作业,最后负担没减,反而让家长和老师都更累。
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受害者。
老师被请假扣钱、排名施压的规则绑架,想好好教书却身不由己,家长被教育成本、孩子成绩得焦虑,不敢多生,而最惨的是孩子,本该快乐的童年被试卷和补课班填满。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生育率降到1.0左右,86.4%的受访者认为“生育养育成本高”是主要原因,而教育负担就是其中的大头。
新政要落地,光靠一纸通知不够。
得让校长不用为排名焦虑,学校资源不跟升学率直接挂钩,得让老师的付出有合理回报,请假补课时能拿到应有的报酬,弹性上下班不是光说说而已。
更得让教育回归本质,不是比谁的分数高,而是让孩子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