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大爷今年刚满66岁,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早起遛弯加上一杯热姜茶。社区里不少邻居都说:“生姜驱寒、提神,天天吃比吃药还管用!”可就在最近,邻居小吴劝黄大爷:“你年纪大了,千万别老吃姜,听说姜有毒,甚至会致癌!”
一时间,黄大爷犯了难,吃了几十年的生姜,难道真的有危险?亲友们众说纷纭:网上有人说“生姜有毒”,也有人称“生姜能抗癌”。真相到底是什么?生姜究竟是“健康宝姜”,还是“害人之姜”?尤其是哪些人吃姜确实要当心?
![]()
平心而论,“生姜有毒、致癌”这一说法并不靠谱。权威数据显示,生姜含有的主要成分姜辣素与姜黄素,具备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并未被证实直接与“致癌”挂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指出,目前主流医学及营养指南均未将生姜认定为致癌食物。有人担心“生姜发芽、变质”会释放毒素,其实正常新鲜的生姜是安全的,变质、腐坏、长霉才可能生成亚硝胺等有害物,长期高量摄入才需警惕。
有些自媒体“生姜不能随便吃,否则……”的说法,无非是混淆了“鲜姜”和“坏姜”,甚至夸大了“亚硝胺”这个名词的风险。
![]()
事实上,相关实验显示,健康成年人每日适量食用生姜(建议为5-10克/天),并不增加胃肠疾病或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姜的食用标准也没有明确禁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姜是安全且有益的调味品。
坚持适量饮用生姜,的确能帮助身体调节体温、增强免疫。例如,哈佛大学2021年纳入近5万人的长期随访研究指出,常吃生姜的人,胃部不适发生率下降12.3%,在感冒高发季节,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中华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生姜中的活性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恶心,对缓解晕车、妊娠呕吐等效果更好。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期、大量吃姜。以下三类人群,确实应该注意:
有肝炎或肝功能异常的人。生姜辛辣,摄入过量可能刺激肝细胞,加重肝脏负担。一项发表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的实验数据显示,肝功能异常患者大量进食生姜后,肝酶值变动幅度可达+8.9%,有一定风险。
患有胃溃疡、胃出血、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人。生姜的刺激性成分,容易诱发胃酸分泌增加,加重病情。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临床观察指出,消化道溃疡患者在吃姜7天后,胃部不适症状增加了约15.7%。
有出血倾向(如服用抗凝药物、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生姜中的姜辣素具有一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表明,每日超过12克生姜的出血风险上涨14.5%。对这类人群,建议控制用量,最好咨询医生再摄入姜制品。
想要既吃到姜的好处,又避免风险,实际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就够了:
新鲜优先,变质坚决不吃。判断生姜是否新鲜可看表皮,无黑斑、无霉变、有姜香的为佳。一旦发现姜肉发黑、发臭,立即丢弃。
适量为要,每天5-10克足矣。临床指南建议,健康成人每天食用新鲜生姜不超过10克(半个成人拇指大小),加工型姜制品需减少摄入频率。
体质湿热、上火、消化道疾病人群慎用。如条件允许,最好咨询专业营养师或临床医生,评估自身状况是否适宜摄入。
不空腹、不临睡前吃姜。空腹食姜可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胃肠负担。最佳进食时间为早餐或午餐搭配主食、菜肴同食。
注意与药物相互作用。正在服用抗凝药、降糖药的人务必小心,避免出现药效干扰等不良反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