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美在科技和资源上的拉锯战越来越激烈,尤其是稀土。稀土本来就是中国手里的一张王牌,现在直接就把美国军工体系搞得有点手忙脚乱。
台湾花了大把资金从美国买的F-16V战机,本来想着加强空军实力,结果到现在一架都没拿到手,预算堆着不动不了,搞不好真要变成一笔烂账。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生产大国,占了全世界供应量的六成多,美国军用设备特别依赖这些材料,比如高性能磁铁、传感器,没了稀土,很多高端武器就生产不好。
![]()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出了新规,对稀土出口加强分级管理,特别是针对军用产品的下游制品,像磁铁和合金,都得走审批流程,军事用途的基本上直接否决。
美国国防部报告承认,稀土进口八成以上靠中国,军用磁铁几乎全指望这。
F-16V这种战机,里面雷达和航电系统都需要这些材料,洛克希德·马丁的工厂在南卡罗来纳州,供应链一卡壳,生产就得停摆。
![]()
台湾的采购计划,从2019年开始就大张旗鼓地推“凤展专案”,要买66架F-16V Block 70型,花了2472亿新台币,换成美元差不多80亿。
立法机构当时批很快,压缩审查时间,就为了显示对美国的诚意。原计划是2020年启动,2023年开始交机,2026年底全到手。
可现实里,2023年美国就通知说软件整合有技术问题,得推迟。到了2024年,又说疫情影响供应链,再拖。
![]()
进入2025年,4月份原型机在工厂亮相了,大家以为快了,结果到10月底,还是一架都没交付。
空军内部态度也变了,6月份参谋总长李庆然在立法机构说进度乐观,2026年前肯定全到手,可10月20日又改口说风险很高。
四个月的时间,风向就转了,这背后肯定有猫腻。
![]()
美方解释来解释去,无非是零部件短缺、产能不足,但明眼人都知道,稀土管制是关键因素。
F-16V的亮点就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能力,这些都需要稀土基的特殊材料,美国本土开采和加工能力弱,短期内补不上缺口。
2022年F-35发动机磁铁出问题时,五角大楼就紧急叫停生产,F-16V自然也逃不掉。
![]()
美国早几年就想推动本土稀土产业,投资矿场、建冶炼厂,但从挖矿到做成磁铁,得好几年周期。
数据显示,美国稀土分离技术九成靠中国,库存又不多,一旦出口收紧,生产线就得调整。
2025年上半年,洛克希德·马丁进口稀土量掉四成,工厂部分设备闲置,工人加班也赶不上。
台湾已付了61%的钱,剩下的因为没货不敢付,结转资金堆到411亿新台币,花不出去。空军现代化计划本来靠这批战机顶着,现在训练和部署都得改。
立委赖士葆提建议,说修法延长预算使用期限,这不就等于承认交易黄了,得把烂账继续拖着。
国防部长顾立雄11月份说,美方计划年底组装10架,明年运回,但全66架是否准时,难度大。
![]()
这场稀土博弈不是针对台湾的订单,而是整个美国军备链条。中国新规针对高科技领域,优化资源分配,确保国内需求先满足,顺带回应美方的贸易壁垒。
2025年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加关税,中国就管制稀土,精准打击。美军用稀土磁铁依赖度高达百分之百,一旦断供,高端武器制造就卡在结构性瓶颈。
台湾当局一方面喊着加强防务,一方面却摆脱不了对美国的依赖。11月3日,中国宣布暂停额外稀土出口控制,算是缓和,但调查还在继续,供应链不确定性没消。
![]()
台湾空军寄望F-16V提升空中优势,本来是底牌,现在却因为材料问题,一步步走向不确定。项目从2019年到2025年底,六年零交机,预算成悬置状态。
美方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4日发声明,说和政府合作加速,但没给明确时间表。空军高层态度急转,反映出供应链瓶颈深。
笔买卖从头到尾就透露着被动,台湾出钱出力,美国收单子却交不出货。
![]()
全球稀土市场2025年波动大,价格上涨推动企业找替代,但军用级标准高,短期难行。中国管制基于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过度出口,同时建战略储备。
美方试着从欧洲进口,但成本高,股东压力大。F-16V传感器和合金生产多次中断,测试延期。
这安全不是买来的,得靠自己实力拼,这场博弈重塑军备格局。
![]()
1、购美战机被“放鸽子”,这就是民进党吹嘘的“台湾之盾”? 北晚在线 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