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搞金融垄断!柬埔寨计划将54吨黄金迁深圳!中国成“安全港”
大家好,我是闻叔!近年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布局正悄然生变,不再固守伦敦等传统存储中心,“分散化”成为不少国家的新选择。
11月5日,一则消息引人关注:柬埔寨将成为首批把部分黄金储备存至中国的国家,具体选址定在深圳保税区。
能让各国将象征金融安全的“压舱石”挪至此处,中国的吸引力究竟在哪?柬埔寨这一决策背后,又暗含着怎样的全球储备新逻辑?
储备“去集中化”,黄金存储的全球转向
全球黄金储备的存放地选择,从来都与风险考量深度绑定。
黄金作为超越国家信用的硬通货,其存储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主权,这也是各国央行对存储地选择慎之又慎的核心原因。
过去数十年,伦敦凭借成熟的金融体系和悠久的交易传统,长期占据全球黄金存储“核心枢纽”的地位,LBMA(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数据显示,伦敦金库常年存储着超过8000吨黄金,占全球官方储备黄金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天有近600亿美元的黄金交易在此完成。
但近年来,传统存储中心的光环正在褪色,地缘局势的持续动荡,让集中存储的潜在风险逐渐暴露。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其中就包括大量黄金储备,这一“金融核弹”级别的操作,给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依赖单一西方金融体系可能导致资产安全随时面临威胁。
伦敦市场的流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业内人士透露,从英格兰银行金库提取黄金的等待时间已从几天延长至4至8周,部分央行的资产调用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之前委内瑞拉曾要求运回存放在英国的黄金,却遭到英国央行拒绝,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各国对传统存储中心信用的担忧。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发布的《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给出了更直观的趋势印证:95%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12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201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59%的受访央行表示其黄金储备存放在国内,较2024年的41%大幅提升。
![]()
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5日的消息给出了新的方向:柬埔寨明确计划将部分黄金储备存放于深圳保税区的专业金库,且是首批采取这一举措的国家。
这次中柬达成的协议有明确边界:仅涉及柬埔寨新购置的黄金,其现有黄金库存不会转移。
据世界黄金协会评估,柬埔寨央行目前持有约54吨黄金,占其26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这些黄金原本分布在瑞士、英国和本土金库中,此次新增中国存储点后,将形成“瑞士、英国、本土、中国”的四地存储布局。
深圳的底气:从金库硬实力到服务优势
柬埔寨选择深圳作为黄金存储地,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存储设施硬实力、服务便利性和成本优势的综合考量。
深圳保税区的金库并非普通存储设施,而是经上海黄金交易所认证的“国际级保险箱”,遵循“境内关外”的特殊规则,黄金存放既受国际法保护,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
从硬件设施来看,深圳金库的安全标准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金库采用区块链存证技术,每一块金条都拥有唯一的“数字身份证”,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可追溯;配合量子加密技术和24小时智能监控系统,再加上专业武警守卫,其安全等级不亚于瑞士的地下金库。
这种技术赋能的安全保障,恰好契合了各国央行对黄金存储的核心诉求,既要物理安全,也要数据透明。
更具吸引力的是“存储+交易”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与伦敦市场将存储和交易分离的传统模式不同,柬埔寨的黄金存放在深圳金库后,无需转运就能直接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交易,还能无缝对接人民币结算系统。
对柬埔寨而言,这意味着黄金储备不仅是避险资产,还能成为贸易结算的“硬支撑”,央行官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查看黄金库存、发起交易,甚至可以直接用黄金兑换人民币,再用人民币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大幅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
成本优势同样不可忽视,深圳保税区的黄金仓储费比伦敦低三成,对持有几十吨黄金的国家来说,每年能节省数百万美元的存储成本。
根据中国2025年11月实施的相关政策,深圳保税区存放的境外黄金,只要不进入境内流通,就无需缴纳进口税和增值税,这进一步降低了各国的存储成本。
这些务实的优势叠加,让深圳在全球黄金存储市场中脱颖而出,中国长期坚持的中立立场是重要加分项。
不同于西方动辄将金融工具政治化的做法,中国从未冻结过任何国家的储备资产,这种稳定的政策预期和契约精神,对担心资产被“拿捏”的国家极具吸引力。
经贸互信:178亿贸易额筑牢的合作根基
柬埔寨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中柬长期稳固的经贸合作之上。
![]()
黄金存储作为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本质上是国家间信任关系的延伸,而这种信任恰恰源于多年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利共赢。
根据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权威数据,2024年中柬双边贸易额达到17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在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这一增长幅度凸显了双方合作的韧性。
从具体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柬埔寨出口15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2%,自柬埔寨进口2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进出口双向同步增长的态势,说明双方的合作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
中国连续多年是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这种稳定的贸易关系为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025年,中柬经贸合作的势头持续向好,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柬埔寨进出口333.3亿元,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3.1%,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除了贸易往来,中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建合作也持续深化,从公路、铁路到港口、电力设施,一系列合作项目不仅改善了柬埔寨的基础设施条件,更提升了其经济发展潜力。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让双方的互信从经贸领域延伸到金融领域,为柬埔寨选择在中国存储黄金提供了最坚实的背书,当两个国家在长期合作中建立起稳定的履约记录和默契,将黄金这类核心资产存放在对方境内,便成为了降低风险的理性选择。
多国跟进:信任背后的全球金融信号
除柬埔寨外,已有多个国家表达了在中国储备黄金的兴趣,这些国家均在认真权衡从伦敦等传统存储中心分散部分储备的可行性。
这一现象背后,是国际社会对黄金存储逻辑的重新认知:存储地的选择,本质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信誉度和金融环境稳定性的“终极投票”。
在柬埔寨之前,已有不少国家率先迈出了与中国开展黄金存储合作的步伐。
![]()
老挝早在2024年就将3吨黄金运至上海黄金交易所托管,泰国央行已有50吨黄金存放在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香港仓库;马来西亚、沙特等中东和东南亚国家也纷纷与中国接洽黄金托管事宜。
这些国家的选择,与柬埔寨的决策形成了呼应,共同勾勒出黄金“东移”的清晰轨迹。
全球范围内,黄金储备的“去西方化”趋势同样明显。
印度在2024财年将存放于伦敦的100吨黄金转移回国,这是自199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黄金调动。
德国早在2013年就开始从美国运回黄金,2023年后加速行动;土耳其迅速将黄金从伦敦和纽约运回伊斯坦布尔,匈牙利清空了海外94吨黄金,波兰也在分批运回存储于西方的黄金储备。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045吨,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成为购金主力,波兰增持90吨,土耳其75吨,印度73吨,中国央行也连续多个月增持,截至2024年底黄金储备达2279.57吨,位居全球第6位。
![]()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黄金转运浪潮,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和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五年内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份额将适度或显著下降,该比例较2024年的62%大幅上升。
中国能成为多国考虑的新选项,核心在于长期以来展现的履约能力与金融环境稳定性。
与传统存储中心不同,中国强调黄金托管的“实物保障”,金条可实地查验,不同于伦敦市场部分存在的纸黄金交易模式,这种透明化的操作进一步增强了各国的信任。
柬埔寨的率先行动,相当于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性范本”,通过“增量存储”的稳妥模式,在不打破现有储备格局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布局的多元化。
这种“经贸稳、金融信、合作深”的正向循环,不仅让中柬合作更具黏性,也为全球储备资产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
说到底,黄金存储地的变迁,是国际格局与信任关系的直观映射。
柬埔寨将黄金存至深圳,不仅是为其核心资产找到了一处“安全锚点”,更折射出全球储备布局的深层转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定的合作基础与可靠的伙伴关系,才是资产安全最坚实的保障。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欧盟欲用俄资产援乌方案因成员国分歧受阻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柬埔寨将成首批在中国储存黄金的国家之一”
![]()
信息来源:金投网——柬埔寨黄金存华引关注现货黄金蓄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