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内地生考试时可以写简体字省时,我家孩子写繁体字要多花时间?这根本不公平!”——一间小学的通告,引出了香港人才引进大潮下的教育融合新问题。
近日,香港沙田官立小学向家长发出通告,宣布在校内测验及考试中接受学生使用符合规范的简体字作答。
这份于11月3日发出的特别通告迅速引发热议,支持与质疑之声此起彼伏。有家长批评此举导致学生在考试作答时不公平,也有人质疑繁体字文化会被简体字取代。
![]()
校方在通告中表示,这一决定是“为内地背景或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学生提供更友善的评核环境”,并强调繁体字仍是香港教育体系的主流书写标准。
![]()
一纸通告引发教育争议
沙田官立小学在公告中称:“二至六年级校内测验及考试中,接受学生使用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正规简体字作答”。此举为“照顾学生背景日趋多元的学习需要”,并参照了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对公开考试的相关指引。
学校特别强调,此举无意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学校中文课程仍以繁体字为主要教学内容,评分重点聚焦答题内容、逻辑而非字形,简体字作答不会额外扣分。
这一表述试图平衡教育包容性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然而,“兼容”安排却引发部分本地家长强烈反对。
![]()
据《香港01》报道,在一个商台节目中,家长曾小姐(化名)直言校方做法是牺牲本地生利益:“繁体字笔画多,书写速度远不如简体字,孩子要花更多时间写字,就相对少了应考的时间,这对他们太不公平!”
更让家长不满的是教师改卷能力的质疑。曾小姐透露,她向学校询问是否为教师提供简体字培训时,校方回应“有指引但没时间培训”。“老师连简体字的错别字都分不清,怎么保证改卷公平?”
此外,曾小姐进一步爆料,已经有许多家长联合抗议,并猜测学校仓促改政策,是因为上周测验中有十多名五年级插班生因繁体字错别字过多影响成绩,“这是在迁就内地生,牺牲本地生的教育公平”。
![]()
人才引进大潮下的教育新挑战
这场争议的背后,是香港人才引进政策带来的学生结构巨变。
近年来,香港“高才通”“优才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持续发力,越来越多内地人才携子女来港定居就学。
![]()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8月数据显示,37%受访高才的受养子女已在港入学,45%计划在港入学,近八成受养子女集中在中小学阶段。
而截至今年8月底,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逾52万宗申请,其中超过35万宗获批,同期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的人才超过23万人。
这意味着,至少有数万新生源对香港教育体系提出新的适应需求。沙田官立小学的“繁简字”矛盾,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
沙田官立小学的做法并非孤例,目前香港多所学校已推出类似兼容政策。部分小学为新来港学生设两个月简体字过渡期,弘立书院等私立学校长期允许简体字作答,英基协会旗下21所国际学校更直接提供简体字教学。
事实上,根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现行政策,考生应考时确实可于中文答卷使用合规的简体字,也可在同一答卷中同时使用繁体字和简体字。
![]()
教育局立场:繁体字地位不变
通告引发关注后,沙田官立小学11月5日重申,“接受学生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为校本决定,主要出于对学生福祉的考量,并无意图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
香港教育局回应查询时表示:“政府的教学语言政策未有改变,因应不同学习阶段及需要,学生应具备正确认读书写汉字的能力。无论学生的背景,同样需要学习繁体字,以便沟通传意,融入香港社会。”
![]()
2016年教育局也曾明确表示,学生应掌握简体字认读能力,以拓宽阅读视野、加强与内地的沟通,只是强调“先掌握繁体字,中学阶段再酌量认读简体字”。
![]()
香港的包容之路
这场繁简体之争,本质上是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博弈。
客观来看,双方的诉求都有合理性,但争议的关键或许不在“是否允许简体字”,而在“如何平衡包容与公平”。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不损害本地学生利益的前提下,为新来港学生提供过渡支持,让香港的教育体系找到融合发展的平衡点。就像7月底出台的“受资助本地生”政策,以及对一些“钻空子”DSE机构不断严厉打击,都是香港在人才引进趋势下努力维护教育公平。
![]()
这场争议提醒我们,教育包容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迁就另一方,教育公平也不是追求“绝对一致”的标准化。真正的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应自身情况的环境中发挥潜力;而真正的包容,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搭建沟通的桥梁。
对香港而言,解决好繁简体书写这类“小事”,考验的是城市的包容度与治理智慧。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种包容性政策与香港打造“国际教育枢纽”的定位相符。香港的教育正在探索一条既尊重本地文化传统,又包容新生源文化背景的中间道路,这需要时间、耐心与各方的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