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德国经济步入严冬,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根据德国官方发布的统计资料,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1900家企业相继倒闭,较去年同期激增9.4%,创下十年来最高纪录。
![]()
这场席卷全国的破产风暴,直接威胁到14.1万个就业岗位,并造成高达334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剧了本已脆弱的经济形势。
在此背景下,德国总理默茨发出紧急呼吁:“我们欧洲绝不能允许美国与中国单独主导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
2
今年3月,一声沉闷的爆破声划破德国北部天际,一座耗资30亿欧元的巨型设施在浓烟滚滚中轰然坍塌。这并非战争所致,而是一次有计划的拆除行动。
被炸毁的是曾被誉为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墨尔堡煤电厂,其运行寿命甚至不足十年。这一“自毁根基”的震撼场景,正是当前德国困局的高度浓缩。
![]()
这一切的起点可追溯至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虽远隔重洋,却在德国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政治与社会震荡。在绿党强力推动下,一种近乎极端的环保思潮迅速席卷全国。
理想一旦凌驾于现实之上,代价便接踵而来。德国以极快速度永久关闭了境内全部17座核电站,并淘汰了约六成燃煤发电能力。
![]()
为彰显所谓的“绿色纯粹”,他们甚至主动拆除了贡德雷明根核电站本可用于改造为天然气电站的冷却塔。
然而能源需求不会因理念而消失。面对电力缺口,德国只能重启一批老旧、低效且污染严重的火电机组。
![]()
结果极具讽刺意味:经历多年环保改革后,碳排放不降反升,工业命脉——电价从2011年前的每度0.8元飙升至1.9元。
这个曾经的欧洲最大电力出口国,如今反而依赖法国的核能、挪威的水电和荷兰的风力供电,沦为能源净进口国。
![]()
居民用电价格达到中国水平的六倍,这份由理想主义铸就的能源重负,已被德国牢牢套在自己身上。
这条沉重的锁链正不断收紧,扼住德国工业的咽喉,令这位昔日欧洲工业巨人举步维艰,喘息困难。
![]()
3
数据冰冷却真实,最具说服力。仅2025年上半年,就有11900家德国企业宣告破产,刷新近十年纪录,同比上升9.4%。
此次破产潮波及广泛,导致14.1万个岗位面临消失风险,经济损失累计达334亿欧元。服务业首当其冲,近7000家企业倒闭,占总数六成以上。
![]()
而作为国家支柱的制造业亦未能幸免,破产数量同比猛增17.5%。第三季度工业总产值整体萎缩4.3%,汽车产业尤为惨烈,产值骤降18.5%。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工厂的沉默关停与家庭的生计焦虑。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克虏伯钢铁厂的命运终结。这座拥有两百年历史、象征德意志工业崛起的传奇企业,最终败退于高昂能源成本与激进绿色转型的双重夹击之下。
![]()
今年5月,公司宣布解体重组;10月9日,那座燃烧了两个世纪的高炉彻底熄灭。超过一万名员工随之失去工作,如同最后一缕炉火消散在风中。
面对如此严峻的营商环境,资本作出了最理性的回应:过去五年间,德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资本外流,规模达到以往时期的三倍之多。本土企业陷入困境,出路只剩两条:关闭或被海外收购。
![]()
就在德国企业挣扎求存之时,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扮演了一个复杂角色——既是“救场者”,也是这场衰落的旁观者。
美的成功收购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库卡,潍柴动力拿下物料搬运设备巨头凯傲,立讯精密则将百年线束制造商莱尼纳入麾下。
![]()
这些并购案普遍具备高效执行、资金迅速到位的特点,并大多保留原有品牌与管理架构,与德国国内繁琐僵化的行政流程形成鲜明对比。
当马斯克试图在柏林建设电动车工厂时,却深陷法律泥潭:为了保护蛇类冬眠地、遵守鸟类迁徙法规,地基工程拖延两年仍未完成。
![]()
相比之下,他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从破土动工到正式投产仅用10个月。这种制度性障碍已不只是效率问题,更折射出一种深层反工业化倾向,正在系统瓦解德国赖以自豪的制造根基。
那些曾高呼“去中国化”的德国企业,如今不得不调转方向,推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地化战略以维持生存。
![]()
4
面对工业体系的全面滑坡,德国政府终于警觉。10月29日,总理默茨启动名为“德国高科技议程”的紧急应对计划。
他坦承,德国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尤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展缓慢。
![]()
默茨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阻止中美两国单方面定义未来科技格局。”为此,他将创新战略列为政府首要任务,不仅设立新的数字化与国家现代化部,还承诺年内投入224亿欧元用于联邦科研核心预算,并启用欧洲最强超级计算机JUPITER。
尽管意图宏大,但这场自救更像是戴着镣铐奔跑。
![]()
德意志银行9月发布的报告指出,依据欧盟“德拉吉报告”提出的结构性改革建议,德国实际落实比例仅为11.2%,整体推进进度未达三分之一。内部阻力重重,高层愿景难以落地。
放眼世界,这场技术竞赛的起跑线早已失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年数据显示,德国GDP总量为4.3万亿美元,东亚经济体总值达19万亿美元,美国接近30万亿美元。
![]()
英伟达CEO黄仁勋直言不讳:欧盟在人工智能投资上已被中美远远甩开。当德国仍在为传统汽车与化工产业衰退忧心忡忡时,东亚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三成。
而美国则在高端制造、金融科技及国防工业等领域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球新格局中,德国已从“规则制定者”退居为“跟随者”。
![]()
回望中国的路径,或许能为德国提供一面反思之镜。这不是对某一方的赞美,而是揭示一条务实平衡的可能性。
过去三十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从12%提升至25%,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
与此同时,中国将工业用电价格稳定控制在每度0.7元左右,并以此支撑起全球8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生产,成为新能源产业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这说明,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并非对立命题,完全可以协同发展、相互促进。
![]()
5
德国今日的困境根源,在于将一个本应基于科学评估与经济理性的能源决策,推向意识形态化的极端,并为此押上整个国家前途,亲手为自己戴上无法挣脱的束缚。
贡德雷明根冷却塔的倒塌,不仅是某个能源时代的落幕,更是向所有国家发出的一记警钟:
![]()
任何脱离产业基础与经济规律的理想主义,无论包装得多么崇高,最终都可能演变为绞杀自身发展的绳索。
德国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它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正视错误、打破桎梏,解开那副由自己亲手锁上的沉重枷锁。
![]()
6
信息来源:
1.《欧洲太焦虑,德国总理默茨:决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2025-10-30 08:48·观察者网
![]()
2.《德国上半年破产企业数量创近十年新高,超14万员工受影响》澎湃新闻2025-06-30 17:5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