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农户院坝、农家书屋、户外凉亭……连日来,昭通市威信县利用农闲时间,将普法课堂搬到群众身边。针对乡村法律资源分散的现状,当地推动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让法律知识在接地气、聚人气的氛围中,如涓涓细流浸润百姓心田。
![]()
旧城镇法治课堂现场。
在威信县麟凤镇金竹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课堂正在进行。来自威信县司法局的普法先锋队员采用“听、调、看、解、发”五位一体的方式,让法律知识变得生动可感。队员们通过“听宣讲、调纠纷、看短片、解困惑、发信息”的组合拳,将婚恋、土地等法律知识以方言讲解、现场调解、案例影片等生动方式送达村民,并将要点通过微信群二次传播,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
据了解,威信县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法治课堂常态化机制。县级层面每月一课,精准聚焦特殊群体开展教育引导;乡镇层面每半月开设“法治夜校”,以“群众要听什么”取代“我要讲什么”,精准回应关切;村级层面则由综治中心统筹,通过微信群、干部走访等渠道提前收集民意,形成“普法需求清单”,确保课程精准对接村民需要。
“通过系统学习,群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权、通过调解途径化解纠纷的事例明显增多。”威信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威信县已开办法治夜校、法治“院坝会”、法治“田间会”等各种形式的法治课堂1000余场次。(谢丽、王定松 文/图)
来源: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