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7号线二期的正式开通
它正慢慢改变着大家的出行方式
![]()
图源:小红书截图
上一期唠完二仙桥站这一期我们接着唠西大街站快跟上铁铁!一起去地铁站里“逛一哈这条gai”~
![]()
一走进西大街站最吸睛的就是站厅里的顶部造型车站设计主题是有着厚重历史的“少城记忆”车站内却没有简单复制青砖黛瓦而是选择“取其神而略其形”创新运用现代化的金属和光影
![]()
参与西大街站设计的工作人员周鑫磊阐述道:“我们是想挖掘老成都少城的风貌再用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表达出来”设计团队从少城“鱼骨状”街巷格局中提取元素将这种独特的城市肌理通过现代金属材质与灯光效果重新诠释
![]()
西大街站设计元素的提取、重构和应用
放眼望去,站厅顶部如同鱼骨脉络般延展光影交错间昔日少城的风貌特色仿佛突破了时空桎梏在现代地铁空间里鲜活流转
![]()
![]()
西大街与少城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少城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巫崇义道出历史渊源:“西大街不仅是清代的清远胡同,也是出清远门(老西门)的必经之地,更源于一句‘无少城,不成都’ 。”
![]()
少城、大城与现今成都的城市范围
少城,正是成都的根脉所在这片位于成都老城区西部仅约1.5平方公里的少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在中国方正的古城格局中独树一帜少城建筑巧妙融合了北方胡同与川西民居的特点整体空间内外交融、秩序井然
![]()
图源:支矶石街街道办
从昔日的太平胡同、兴仁胡同演变为今天的宽窄巷子从最初的少城公园到如今的人民公园可以说,每一条“鱼骨”街巷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生动的市井烟火
![]()
20世纪70年代的西大街图源:《成都街巷志》
![]()
20世纪90年代的西大街图源:《成都街巷志》
![]()
现在的西大街
过去西大街作为连接城内与城西的交通要道人们骑自行车、开小汽车路过这里如今,地铁从西大街地下驶过正是对这条百年要道交通功能的延续与升级
![]()
17号线二期的开通不仅升级了西大街的交通功能更让周边数万名居民有了更从容的出行选择在地铁西大街站附近坐落着树德中学、石笋街小学等学校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和众多居民社区......这些高频目的地被8个出入口逐一高效串联
![]()
成都轨道建设公司工作人员夏小亮表示:“站点各出入口的布局在规划建设阶段,就结合市民乘客常去的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针对性设置出入口,精准匹配了上班族、学生、就医者等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
规划阶段的精准布局最终化为了市民乘客的切身体验“孙儿来看我噻,坐地铁直接就拢了,停车位都不用找。”一位住在三道街的老人笑着道出了最实在的满意对于树德中学的走读生小张来说她的通勤方式也迎来了新升级“从家(省骨科医院站)过来就三站,C口出来直接就到学校了,比我爸妈开车快多了。”
![]()
西大街站不只是一座车站
它借现代设计语言回应着
“千城皆如围棋局,唯有少城鱼骨肌”的独特
也见证着
“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的风貌
站内,是少城肌理的活化表达
站外,是无缝衔接的便捷生活
默默链接着这座公园城市的快与慢、新与旧
(成都地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