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数字中国社区实践创新——从社区数据要素到数字共同体”圆桌会议在成都举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时代的社区之变。会上,赛迪四川发布了《2025中国特色社区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都多个社区案例入选。
“社区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单元,也是观察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窗口。”赛迪四川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社区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报告》是对我国城乡社区发展展开的一次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深入探索。
![]()
四类社区形态相互依存
成都案例亮点突出
据介绍,本次研究归纳出四类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社区:一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治理,求“效”于精准研判的数治创新型社区;二是以大数据、云平台优化服务供给,求“准”于个性便捷的数智服务型社区;三是以数字技术激活内生动力,求“活”于业态创新的数字生产型社区;四是以绿色发展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求“续”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好型社区。同时,这四类社区形态并非彼此割裂的独立试验,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彼此赋能的有机生态系统,并且每种社区形态又有不同的细分类型。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细分类型中,成都多个社区入选。其中成华区杉板桥社区以全域感知与闭环处置破解治理碎片难题,入选数治创新型社区中的孪生治理细分类型。《报告》表示,杉板桥社区通过搭建社区级BIM(建筑信息模型)数据骨架,并健全社区级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整合政务、社会、互联网信息等多种数据资源,形成了与现实社区全方位“镜像映射、实时互动”的数字孪生空间。在全域感知与智能干预方面,该社区接入了“天网”视频400余路、智能井盖等物联感知设备6800余个,并叠加200路AI算法,对城市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感知、综合分析和异常预警,实现了从“人巡”到“技巡”的转变。
成都市新津区通过“报表通”实现基层减负与数据赋能,入选数治创新型社区中的循数治理细分类型。《报告》表示,新津区构建统一的“报表通”平台,实现数据“一端采集、多方复用”,使村(社区)月均报表数量从120多张减至10张左右,总体减负超90%。同时,新津区通过“报表通”平台精准筛选出9.5万余名重点人群,实现1075户低收入家庭电费减免“免申即享”;建立覆盖4.7万户法人的数据库,使企业迎检负担下降45%,并为3.5万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授信超过39亿元。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两个社区入选生态友好型
成都高新区月牙湖社区以“打造‘悦’文化、共享‘悦’幸福”为主线,依托“云上月牙”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智慧科技与社区服务,入选数智服务型社区中的共享服务细分类型。《报告》表示,月牙湖社区通过打造“云上月牙”数字化服务平台,集成人房数据管理、服务响应、活动预约等核心功能,截至2025年10月累计注册用户17万,服务超400万人次。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在生态友好方面表现突出。其中武侯区万寿桥社区以数智赋能打造低碳公园社区,入选生态友好型社区中的低碳节能细分类型。《报告》提到,万寿桥社区积极打造餐饮单位环境监管示范片区,督导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油水分离设备,构建餐厨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在各小区建设智能垃圾分类驿站,推广家庭式厨余垃圾酵素桶,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在绿色低碳场景建设方面,万寿桥社区实施“清绿万寿”场景营造工程,综合应用多种低碳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绿色化改造,设置雨水回收与光伏发电设施,建设一个集中展示资源循环利用方式的循环花园,雨水回收系统年节水1200余吨,176盏太阳能路灯年节电约3.6万度。
此外,四川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推进园区、住区、景区“三区”融合,入选生态友好型社区中的绿色生活细分类型。《报告》表示,麓湖公园社区打造绿色生活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公园、乐园、 家园“三园一体”导向,聚焦“以人为本”,通过系统性生态构建与人性化场景营造,探索公园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报告》提到,该社区因地制宜,利用低洼地势和珊瑚状边界筑坝拦水,利用山脊高地植树造林,形成2000余亩水系湿地与1800亩城市森林,修建慢行步道、绿地景观,构建起以多元公共绿心为核、组团绿廊和滨江绿地为轴、湖系为络的“公园+”空间形态。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图据赛迪四川
编辑 成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