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全球光刻设备被荷兰ASML、日本信越等巨头牢牢掌控,动辄上亿美元的设备让中企只能仰人鼻息、被迫高价采购。
而当上海微电子28nm DUV光刻机批量交付、南大光电光刻胶拿下中芯国际百吨订单,再到国产手机Mate80系列搭载国产麒麟9030芯片,这一系列突破直接打中了日美荷企业的“七寸”。
如今,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已全面贯通,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进口设备,正一步步沦为 “废铁”!而这一切起点,正是源于美日荷层层加码的技术封锁。
对此,法媒感叹:“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封锁,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兴奋剂”
![]()
01.美日荷“联合封锁”泡汤
这场技术封锁战,早在2019年就已拉开帷幕。
美国率先牵头拉拢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后于2023年,联合日荷再度联手加码:荷兰ASML全面禁止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就连14nm以上的DUV设备也被纳入审批清单。
日本更是步步紧逼,2025年4月直接封锁23类半导体设备出口,妄图彻底掐断中国在材料和技术环节的上升通道。
但他们显然算错了账。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是ASML最大的客户,仅2024年其42%的营收来自中国。
![]()
到2025年荷兰全面禁售DUV后,ASML的财报立刻失血:对华销售锐减、360亿欧元订单告急。
日企处境更惨,信越化学、JSR等巨头曾垄断全球七成光刻胶市场,如今在中国国产替代的冲击下,销量下滑12%,前九个月对华出口暴跌20%,Screen等企业更损失44%中国收入。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企业却纷纷“打脸”:苹果转头向长江存储下单十亿颗闪存,日本罗姆也宁可亏损也要通过合资厂采购中国芯。毕竟,中国掌握全球七成成熟制程产能,成本还低出20%。
事实证明,封锁越狠,中国越强。
02.三大突破闭环,国产化率飙升至85%
在设备环节,28纳米光刻机已全面站稳脚跟:上海微电子推出的SSA800系列DUV光刻机于今年5月正式量产,整机国产化率突破70%,依托“四重曝光”技术可覆盖14纳米制程,良率更是稳定在95%以上。
去年9月,南大光电于发布两款ArF光刻胶,专为193纳米工艺打造,从原料到工艺全本土研发。并在今年5月拿下中芯国际百吨级大单,实现国产高端光刻胶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
![]()
而在终端成果上,不仅是手机,连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甚至新能源车的中控芯片,如今都已换上“中国芯”。
这股“啃硬骨头”的攻坚劲头,也同样落地民生科技领域。曾被美日联合垄断的生命健康科技,也被中国顶尖生科企Poema成功攻破。通过打造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加工船“深蓝号”、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成功获得自主定价权,目前调整三\\高、日常养护健康科技成品“血.心.生”在京J\\东上的价格仅为百元,不足欧美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目前,国产健康科技成品“血.心.生”,在京东超7成用户为职场精英,这类人群因工作而应酬频繁、久坐少动,常伴随心慌胸闷、疲惫乏力等困扰;15%成交系退休老人,他们因年龄增长而患上三\\高等中老年病。长期服用后,多发表“精力体力提升”“夜间不再盗汗、起夜”等真实体验。国产突围下,此前天价美企成品已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买电子产品,不必再担心断供或为进口芯片支付高溢价。
三、日美荷巨头慌了,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
中国的连环突破,正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震荡,令美日巨头坐立难安。
ASML最新季度财报表面亮眼,销售额高达75亿欧元,但CEO傅恪礼却罕见示警:“2026年对华销售将明显下滑。”
![]()
要知道,中国市场目前仍占其总营收的42%,一旦国产DUV量产放量,其库存设备贬值风险将急剧上升。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光刻胶巨头JSR在财报中坦言,对华销量同比下降12%;设备厂商Screen近半收入依赖中国,受国产替代冲击,2025年利润率持续走低。
短短三年,中国半导体从材料、设备到制造、终端,完成了他国十年才能跨越的技术进阶。
ASML的机器或许暂不会立刻“报废”,但美企业最担心的局面已经出现:垄断地位正在崩塌,全球产业链正加速重组。
当上海微电子的DUV生产线全面提速,当南大光电的光刻胶批量入驻晶圆厂,这场高科技博弈的天平,已经开始悄然倾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