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之前就有过报道,现在登上了热搜。
新乡市医保局突然发布通知,城乡居民门诊医保日报销上限50元,在职职工150元,退休职工200元,7月起慢性病门诊月限额集体下调,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报销额度直接缩水。
网友爆的料更是让人血压飙升,有阿姨要花500元买慢性病特效药,医保工作人员竟建议自费450元只报50元,或分10天每天买一次,可拆分购药又被列为医保监控重点。
医保局工作人员直言不限额到年底基金就没钱了,可半个月后又改口不存在资金缺口,是为防欺诈骗保。
现在越来魔幻了。
![]()
到底是没钱还是甩锅?
要知道新乡城乡居民门诊年度报销限额本就只有400元,按日限50元算,8天就报完了全年额度,剩下的大半年看病买药全自费,这医保缴了跟没缴有啥区别?
新乡不是孤例,全国多地早已出现医保限额潮。
东莞网友吐槽,当地普通门诊年度限额才889元,感个冒、开点慢性病药就用完了,社区医院缺药缺设备,大医院报销又受限,只能硬扛着不看病。
青海更绝,直接取消三级医院门诊报销,要求患者必须基层转诊,西宁某社区卫生院日均转诊量从10例飙到200例,老人排队3小时就为开一张转诊单。
有网友认为,不是缺钱为啥限报?
北京天津都出现基金赤字了,这是把压力转嫁给老百姓。
![]()
有网友扒出数据:
2024年北京居民医保赤字5.26亿,天津更是连续4年赤字,2024年亏了13.6亿,这还只是直辖市,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更有人算清账:
2024年全国追回骗保资金275亿,比医保个人缴费涨幅还多83亿,这些钱去哪了?
为啥不用来补基金,反而卡普通参保人的报销?
慢性病患者的吐槽更是扎心。
有网友每月固定买300元降压药,以前能报250元,现在只报200元,一年多花600元,老人的养老钱就这么被省掉了?
但也有少数网友支持控费,确实有医院过度诊疗、药店骗保,限额能堵住漏洞。
他们搬出案例:国家医保局通报过7家三甲医院过度治疗,重复收费近9000万,还有哈尔滨四家药店骗保上亿元,这些都在耗基金。
不过这样的言论,有些网友不买账,他们认为防骗保该查违规机构,不是拿普通人开刀,骗子骗走几百万没事,老百姓看个病报50元都要被限制,这叫什么道理?
![]()
一边是多地基金赤字持续扩大,2023年上海居民医保赤字13.9亿,苏州亏7.39亿,江西九江整体医保基金当期亏空6.89亿,另一边却是国家层面仍有巨额累计结余,2024年全国居民医保累计结存3.87万亿元。
网友质疑,全国池子没干,为啥地方要断流,是资金分配不均,还是管理不善导致浪费?
更让人愤怒的是,基金紧张的锅,不该由老百姓背。
2021年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案震惊全国,医院通过虚开诊疗项目、串换药品,疯狂套取医保基金,2024年哈尔滨四家药店结成骗保链条,涉案金额上亿元。
这些骗保分子挥霍的是全体参保人的救命钱,可最终的代价,却让慢性病患者分10天买药、普通家庭小病不敢医来承担。
医保蓄水池的意义,是为了帮大家抵御风险,而不是在大家需要时关上阀门。
如果基金真的紧张,该做的是严查骗保、优化资金分配,如果是管理出现漏洞,该问责的是失职者,而不是让普通参保人买单。
北京天津的基金赤字可以用累计结余弥补,那普通老百姓的报销额度,谁来弥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