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在外面打工,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他们了。没想到,乡里这个‘千里眼’系统比我先发现了家里的难处。”谈起今年家里的变故,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文丰村村民何大叔连称“没想到”。他女儿外地务工期间,突发重病,高昂的医疗支出让这个家庭瞬间感到了压力。
压力并未持续太久。沿河乡“141”基层智治平台很快发出预警任务,显示该户医疗自付费用触发了监测线。村上网格员随即上门核查,乡里迅速启动帮扶程序,一系列组合拳精准到位:临时救助、“一事一议”特殊医疗救助、村内公益性岗位安置、子女务工“就业创业”补贴接续发放。“就像早就设计好的程序,一步接一步,帮扶直接送到了心坎上。”陈大叔的妻子感慨道。
陈大叔一家的经历,是沿河乡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乡积极探索以“141”智慧平台为中枢、线上线下协同的精准防贫新路径,让监测更敏锐、干预更及时、帮扶更到位,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防返贫,关键在早发现、早干预。过去主要依靠干部走访摸排,难免存在信息滞后、盲区。如今,在沿河乡,“141”基层自治平台正扮演着“中枢大脑”的角色。
“过去,对哪些人需要重点跟进、哪些无需额外关注这一问题,我们常常依据经验来处理,心中难免缺乏底气。挨家挨户地摸排登记,不仅耗费时间,信息还更新不及时。现在好了,借助大数据精准筛选,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住户,我按时走访一趟即可,再也不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状况。”文丰村刘支书深有感触地表示。
随着“141”基层智治平台的应用,沿河乡依托“网格员+乡镇干部”重点人员包联机制,彻底扭转以往“信息分散、跟进困难”的不利局面。网格员负责日常走访,实时收集重点人员的家庭收入、生活需求等情况,对应的乡镇干部则全程对接,对信息逐一梳理、核实。现沿河乡共有1172户重点关注人员,累计开展走访36257人次,干部再不用拿着零散的登记表到处比对,只需通过大屏实时掌握最新动态,针对重点人员的需求精准对接帮扶政策,真正实现了“精准识贫、动态防贫”,也让数据成为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一位驻村干部深有体会,“过去是我们下去问‘谁困难’,现在是系统告诉我们‘哪家可能遇到了困难’,我们带着线索去核实,目标更明确,效率也大大提高。”
数字预警吹响“前哨”,线下网格随即启动响应。沿河乡将“141”平台与“乡-村-网格”三级网格体系深度融合,确保每条预警信息都能“秒级”直达对应的网格员。
“收到预警提示,我们必须24小时内上门核查。”一位村级网格员一边展示手机上的APP,一边介绍,“通过APP,我们可以现场上传佐证图片,联系村里工作人员进行收入核定,并对风险等级进行初步判定。乡级工作人员根据初步判定情况提交党委会确定是否将其纳入监测户名单,并提供可匹配的帮扶政策清单,从预警到帮扶不超过15天。”
据此,沿河乡启动“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对于因病、因灾的突发困难户,重点强化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灾害保险等政策性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失业或产业受损的监测户,则通过技能培训、劳务协作、产业帮扶等措施,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全乡已通过该闭环机制,为41户监测对象精准落实各类帮扶措施260余项,有效化解了返贫风险。
在沿河乡的实践中,“141”平台不仅是一个风险预警系统,更是一个帮扶管理的跟踪器。从风险发现、方案制定到成效评估,整个过程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形成了可追溯、可评价的完整责任链条。目前,全乡已有21户监测对象通过精准帮扶,稳定消除了返贫风险。(刘洛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