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五年前,如果以百万元本金购入4%利率的银行大额存单,每年可稳获4万元利息,足以支撑一种低物欲的“躺平”生活。
而如今,同样的100万,年利息收入已缩水至1万元出头,缩水至从前的四分之一。
货币基金收益率向1%靠近,定期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而广义货币供应量仍在跟随GDP的正向发展滚滚前行。低利率环境如同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财富增长的底层规则。
“躺赚”成为过去式之后,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当传统理财的舒适区被淹没,稳健增值的需求该向何处安放?是否存在一种更有智慧的财富生长方式?
01低利率的真相:
财富逻辑的重新审视
要找到答案,或许需要先理解低利率背后的成因与趋势。低利率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范式转换下的必然结果。
利率本质上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体现,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叠加人口老龄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重新锚定,低利率环境由此成为不可逆转的长期趋势。
回溯国际经验,同样在印证这一点。近四十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了潜在增速放缓,与之相应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条件趋于宽松。随之而来的便是,主要发达国家10年期国债收益率长期趋势下行。
![]()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早已不是那个“随便买个理财就能躺赢”的时代,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正经历根本性转变。
在此背景下,传统理财面临两大隐性挑战:
一是再投资风险。即产品到期后,可能难以找到收益水平相当的替代品,资金被迫投向更低收益的资产,导致整体回报阶梯式下滑。
二是购买力侵蚀风险。如果理财收益持续跑不赢真实通胀,即便账户数字略有增长,资产的实际价值仍将在无形中缩水。
一组数据可直观说明:在年均4%的通胀下,100万元在30年后的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今天的约30万元。
![]()
当“保值”都需要努力争取,单一资产、静态配置的理财方式便如沙土筑堤,难以抵挡时代潮汐的冲刷。
02破局之道:
固收+的资产配置价值
面对这一迷局,投资大师马科维茨或许早已给出方向:“多元资产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免费午餐。”
固收+策略,正是基于股债配置理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入大众视野,站在了财富管理的聚光灯下。固收+的吸引力本质,不在于它能带来多么惊人的短期收益,而是它所创造的“收益的不对称性”。
——何为收益不对称?
简单理解就是,从静态角度看,当股市上涨和下跌的幅度相当时,固收+组合的上涨幅度往往会超过其下跌幅度。
——这种能力从何而来?
中金公司的研究指出,关键在于组合中纯债部分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债券能稳定贡献票息收入,为组合提供基础收益;
另一方面,股债市场常呈现“跷跷板”效应,当股票下跌时,资金往往会流向债券避险,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带来额外的资本利得,也就是所谓的“避险溢价”。
更重要的是,后者本身还具备“凸性”特征,即当市场利率下行时,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会超过利率上行时的下跌幅度。
![]()
来源:中金公司
这种特性就像是给资产组合穿上了一件“防护服”,在市场下跌时有望减少伤害,在市场上涨时又能跟上节奏。
历史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者。长期来看,以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为代表的固收+基金,相较于主动股基与纯债基,确实展现出更显著的不对称收益特征。
在权益市场的牛市中,它比纯债资产更具弹性,不会缺席市场的上涨;而在震荡或熊市里,纯债部分的打底又让它比偏股基金更显从容,缓和了大起大落的持有焦虑。
![]()
跨周期视角下,一二级债基在与纯债基金最大回撤相差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了更佳的年化收益。这意味着投资者能以相对可控的风险,获得更可观的长期回报,在"稳"与"进"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
03低波固收+
“稳健”思维的生态进化
低波类固收+,则是在固收+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稳健”属性的产品类型。主要包括一级债基、稳健型二级债基等,其投资目标明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量追求稳健的收益。
这类产品通常将年度最大回撤目标设定在5%以内,持仓风格更趋保守,权益部分多配置于低估值、高分红的大盘蓝筹股,以增强组合的防御能力。
如果我们把不同波型的固收+产品放在一起对比,就能更直观地看到低波固收+基金的特点:
![]()
如上图所示,高波型呈急涨急跌的锯齿形态,中波型为缓升抗跌的阶梯状,低波型则是平滑爬坡的防御结构,短期涨幅或许不惊艳,但长期看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上,最大回撤也明显更小。
这三种形态生动诠释了“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市场法则——你所期待的回报,需与你愿意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而低波固收+,正是在风险与收益的天平上,为偏好稳健的投资者找到了那个更为安心的平衡点。
判断基金风险定位时,可参考宣传材料以及业绩比较基准中的股债比例(权益指数占比越高越偏向高波),同时关注历史最大回撤与波动率,切忌为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匹配,导致实际体验与预期脱节。
![]()
低利率时代如一片表面平静、内里暗涌的沼泽,它推动财富逻辑从追求高收益转向管理风险,从被动接受产品收益转向“主动规划资产配置。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无法再以旧地图寻找新大陆,更不能指望依靠单一资产就能实现财富的持续增值。固收+基金的确不是最具弹性的投资选择,但在当下这个复杂的时代里,它很可能是更可持续、也更让人安心的方案。
它所做的,是在多元配置中寻找一种动态平衡——用纯债的稳健打底,用适量的权益增强收益,在市场的起起落落中,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时代在转向,我们的认知也得跟着升级。当我们学会以理性配置替代情绪化的决策,以系统思维替代碎片化的投机,那些关于财富缩水的焦虑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终将转化为财富稳健增长的新土壤。
而低波固收+,或许正是这样一棵植根于时代土壤的大树。
风险提示
以上不构成证券推荐。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