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的棋局,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重构。曾几何时,合资品牌凭借技术换市场的范式主导了中国车市数十年。然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惊涛骇浪中,这套旧范式已然失灵,合资阵营一度被推至市场的边缘。
并且,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代步工具,而是转向智能移动空间,这一转变让外资品牌的技术积累难以适配中国市场的快速迭代节奏。短短数年间,合资阵营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不少经典燃油车型销量腰斩,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但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孕育于危机之中,2025年,正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新合资元年的正式开启。与过往单向的技术输入不同,新合资模式的核心是基于中国市场需求、中国技术速度与中国创新智慧的双向奔赴。
![]()
无论是豪华品牌的奔驰、奥迪、林肯还是合资品牌的丰田、大众、日产,纷纷牵手中国供应商,打造更加本土化的产品。这些新时代的产品开始适配中国路况、研究国人驾驶习惯、聚焦中国家庭用户场景等等,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出行需求。
从电动化技术到辅助驾驶系统再到独立的新能源序列,我们看到了诸如东风日产N7(参数丨图片)、南北奥迪A5L、别克至境等车型和序列落地生根。这场前所未有的新合资浪潮席卷着中国车市,既发挥了外资品牌的制造经验与全球化资源,又融入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与本土洞察。
市场破局,主导合资转型新范式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浪潮中,一个显著的“二元结构”正深刻塑造着市场格局。一方面,电动化以不可逆转之势高歌猛进。另一方面,一个由超过3亿燃油车用户构成的、需求远未被满足的沉默市场依然广阔。
面对这一结构性裂变,许多车企在“ALL IN 电动车”的喧嚣中陷入了战略迷茫,而合资品牌更是因转型迟缓而在新旧赛道间进退失据。然而,行业也在寻求理性发展的路径。相关机构认为,2025年可能是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曲线”(新能源)继续向上和“第二曲线”(智能化)开始起飞的交汇点。
![]()
在此行业十字路口,东风日产以其深耕中国市场的深厚积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结构性机遇,并携手华为通过发布天籁·鸿蒙座舱率先破局。这标志着2025年并不仅仅是电动化的独角戏,更是由东风日产等领军企业定义的“新合资元年”。
其核心在于,告别过去总部主导的节奏,转向以中国需求为核心、整合全球顶尖资源的主动进化新模式。
东风日产与华为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思维的具象化体现。在这场合作中,东风日产精准识别出传统燃油车在智能化上的代差痛点,并主动引入华为的智能化能力作为解决方案。其根本目的是为庞大的燃油车用户基盘与深厚的燃油车技术底蕴,注入面向未来的灵魂。
一如华为方面所言,“智能不该是新能源的专属福利,该是所有车主的日常标配”。
因此,天籁·鸿蒙座舱的诞生,是东风日产与华为一拍即合的精准卡位。它并非简单地将大屏幕塞进车内,而是从底层架构全面接入华为的鸿蒙座舱5.0全新MoLA架构,用造电动车的思维来造燃油车。
![]()
东风日产宣告了合资品牌的转型之路并非只有电动化这一座独木桥,天籁·鸿蒙座舱的落地也不是简单地“投华”,而是对新时代用户需求的深刻回应。它选择以“油电同智”为路径,在存量巨大的燃油车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兼顾智能与实用的新价值赛道。
这背后,是华为对产品定义的精准理解、对用户需求的系统化解答,而东风日产所做的,正是以开放姿态,将这样的能力融入自身造车底蕴之中,向真实的中国用户需求致敬。
实际上,这一实践并非孤例。大众、奥迪等品牌也相继提出“油电同智”战略,上汽大众曾在两个月内密集推出6款智能化新车,此后搭载智能系统的燃油车型销量占比正显著提升。这表明,消费者并非排斥燃油车,而是排斥落后于时代的车。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出一个趋势:主流合资品牌正在告别唯电动化的单一叙事,转而拥抱一种更务实、更符合中国市场“二元结构”现实的发展范式。它们不再将电动与燃油视为对立,而是以智能为桥梁,让不同动力类型的用户,都能享受到技术演进所带来的体验升级。
![]()
也就是说,智能化,正成为燃油车焕发第二春的关键引擎。天籁·鸿蒙座舱的亮相,其意义远超一次产品焕新。它像一把钥匙,为行业打开了新的思路:必须要尊重现实情况,不抛弃燃油基盘,也不放弃智能升级。
在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攀升、而燃油车仍占据广泛基盘的当下,东风日产此举不仅有望激活存量市场的活力,更引领了整个合资阵营的战略反思与范式革新。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清醒的进取,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在变局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可落地的转型之路。
价值重构,开启车市全维度复兴
众所周知,大多数传统燃油车,尤其是合资B级轿车,其智能车机系统普遍停留在“功能机”时代,与用户日常生活中高度智能化的手机、家居环境形成巨大代差。天籁·鸿蒙座舱的推出,正是对这一细分市场弊病的强力回应。
其目的是要让B级燃油车用户无需在动力形式与智能体验之间做选择题,这与雅阁、凯美瑞的迭代逻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经典产品的迭代升级仍停留在更好的发动机、更省油、更舒适的传统频道,本质上仍是旧逻辑的延伸。
即便现在的雅阁或凯美瑞搭载了更先进的车机芯片,仍是“在车上安装一个功能更多的大屏幕”。其中的应用是孤立的,数据是封闭的,人与车的交互是单向指令式的。它们的升级,更像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做功能的加法。
![]()
而天籁·鸿蒙座舱的威力,在于它认识到,用户的刚需已从单纯的机械素质,转向了无缝连接的数字化生活体验。这不再是屏幕大不大的表面文章,而是致力于将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进化为一个可跨设备无缝流转的智能移动空间。
比如搭载15.6英寸HUAWEI车载智慧屏与鸿蒙系统、48个鸿蒙座舱原生精品应用,支持跨设备无缝流转和4音区分区语音交互。并配备豪车同源的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及17个高保真扬声器,配合256色智能交互氛围灯,实现了从传统座舱到智能座舱的跨越。
此外,天籁·鸿蒙座舱还保留了赖以成名的“人体工学大沙发”与“剧院级静谧”工程。升级后的“日产工学满配大沙发”与同标准“女王副驾”配备通风、加热、按摩等全功能配置,将日产传承的舒适哲学发挥到极致。
![]()
通过“舒适1.0”进阶至“智能舒适2.0”,天籁·鸿蒙座舱重新定义了B级车的价值标准。这种全维度的体验,让用户在保留燃油车动力优势的同时,享受到了新势力级别的科技感,形成了对竞品的显著代差,成为当之无愧的“燃油智能第一车”。
当东风日产选择与华为鸿蒙这一中国顶尖科技生态深度融合时,它展现了一种决绝的的转型姿态。天籁这一经典产品也凭借此举,在形象上将自己塑造为“日系智能先锋”,成为吸引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资产,更成为燃油车智能化的标准答案。
过去几年,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中普遍失语,其缓慢的决策链条和全球标准化产品,难以应对中国市场的快速迭代。天籁·鸿蒙座舱的成功推出,证明合资品牌无需从头自研一套生态系统,而是可以通过开放合作,快速补齐短板,甚至实现反超。
基于此,我们也发现东风日产所展现出的狼性魄力与战略智慧。在燃油车市场拒绝被动防守,而是主动进攻。通过“智能化”这个新时代的引擎,去激活像天籁这样的经典车型的巨大生命力,满足主流燃油车用户的升级需求。
![]()
而在新能源市场,同步布局纯电轿车N7与插混轿车N6。前者在国内上市后取得良好市场表现,而后者也将发挥日产的“超舒适”价值精准切入实用主义家庭市场。
数据显示,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N7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保持着月销6000台以上的稳定业绩。在10-20万元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纯电轿车细分市场,这一成绩使其成为一款当之无愧的爆款车型,为东风日产的新能源转型注入了强劲信心。
这种不放弃燃油基本盘、同时猛攻新能源的双线作战能力,彰显了其深刻的市场洞察与魄力。这种在电动与燃油两个战场都“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的布局,不仅确保了其当下的市场基本盘,更为其未来的全面转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正积极拓展全球业务版图,例如在近期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时,N7亮相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东京车展),实现了本土创新车型的海外首秀,这标志着其研发实力获得了全球体系的认可。
不难发现,东风日产以其一系列精准而迅猛的布局,发起一场覆盖全动力形式、满足多元用户需求的战略反攻,有望成为日系乃至整个合资阵营中转型最为成功的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