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通讯员 李思佳 何新芳
今年以来,湖北省总工会以“数智木兰”品牌为抓手,启动女职工数智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带领全省460万女职工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展现巾帼担当。
近日,在中铁十一局的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运转自如,划出流畅弧线,将钢筋精准焊接至毫米级精度。这套彻底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的智能设备,出自一位女性工程师之手。她就是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七工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英。
![]()
陈玉英牵头研发智能工装设备
初见陈玉英,很难将这位“小女子”与钢筋水泥的施工现场联系起来。她带领团队研发的钢筋笼平面网焊机和立体网焊机,集成光学识别追踪仪、智能搬运与焊接机器人,实现了管片钢筋从上料、剪切、弯弧到安装焊接的全流程自动化,将加工精度提升至1毫米,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90%以上。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与时间的赛跑。”陈玉英说。在建的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她所在的单位承担其盾构衬砌管片的生产任务,对精度与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
项目初期,她带领团队日夜攻坚,将多项创新成果融入该项目自动化生产线。她主导优化的智能光学追踪三维扫描仪,将管片扫描精度提升5倍;研发的智能钢筋加工设备为企业节约成本近300万元,相关成果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定为Ⅰ类。
荣誉的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技术攻关。从2010年荣获“火车头奖章”,到2014年获评湖北省“最美一线职工”,2015年成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再到2024年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陈玉英的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从业近20年,她参与合武、石武、京福、杭黄、商合杭、杭衢、成渝中线等重点高铁工程。95项专利证书、4项国家级QC成果奖和31项省部级QC成果奖,见证着这名一线“花木兰”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深耕细作。
![]()
陈玉英工作照
“智能建造不是用冰冷的机器取代人工,而是赋予技术以温度。”陈玉英这样诠释她的创新理念。她主导研发的智能生产管理平台3.0,构建起独特的“123”智能建造体系,成为行业智慧化转型的标杆。在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发、轨枕全自动化生产工艺改进等课题中,她总能将前沿技术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玉英常说:“我们每个工程人就像一根钢筋,看似平凡,但千根万根凝聚起来、千次万次锤炼之后,就能铸成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的钢铁脊梁。”在她手中,一个个毫米级的构件,正串联起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轨迹。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