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直觉得亲戚们没什么区别,爸爸的兄弟和妈妈的兄弟都一样,每到过年过节就来家里吃饭,给我们塞红包塞得手都拿不住,大伯经常给我买糖果吃,二叔叫我去他菜园里摘黄瓜,三叔虽然不常来,但每年都会寄些钱过来,舅舅们也差不多这样,带我到镇上逛逛,偷偷塞点零花钱给我,还领我去山里采野果子,那时候我总以为只要沾点血缘关系,就是一家人,有困难肯定会一起帮忙。
![]()
后来我才明白事情不是那样,那天在街上被几个混混围住差点挨打,二叔听说后马上跑过来挡在我前面跟那些人吵起来,最后带着我回家,那时候他跟爸爸刚吵完架几个月没说话,但看我出事立刻站出来帮忙,家里盖新房的时候他带着工具来干活,还省下十万块钱给爸爸用,他说这是自己家的事不能不管,平时吵架归吵架,到了要紧时候他们还是认这个家。
![]()
我妈那边情况就不同了,我高考那年缺学费,她去找三个舅舅帮忙,三舅说生意不好做,拿不出钱来,二舅是医生,但家里钱都是舅妈管着,他插不上话,大舅是村干部,什么也没说就直接躲开了,外婆去世后分遗产,妈妈和小姨连门都没进,更别说分到钱了,他们平时见面挺热情,可一提到钱和房子的事,马上就划清界限,感情可以有,但钱和房子不行。
![]()
这其实和两家人的情况有关系,我爸和他的兄弟们住在同一个村子,地挨着地,房子也靠得近,干活的时候互相帮忙,比如盖房、种地或者修路,谁家有事情,大家都会过来搭把手,平时吵吵闹闹是常有的事,但真遇到要紧的大事,谁也躲不开,他们之间不是光讲感情,更多是在一块儿过日子,你帮我、我帮你,不然谁都过不好。
![]()
我母亲的兄弟们各自有各自的营生,有的在单位当干部,有的开诊所看病,也有的在外头做生意,他们早就成家立业,女儿嫁出去以后,就被看成是外姓人,他们对你好,其实是看在你母亲的情分上,可说到财产继承和利益分配,那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他们讲究的是老规矩,不是亲情,你不能指望他们像对待自家叔伯那样真心实意为你着想,因为他们那个家,早就没把我母亲这一支算进去了。
如今年轻人在城里工作,跟叔伯走动少了,心里却总盼着舅舅能搭把手,但现实是舅舅们越来越习惯保持距离,最近几年许多外嫁女打官司要求分娘家财产,法院判决的案例不断增加,《民法典》明确规定女儿也有继承权,可老一辈人根本不认这个理,我妈那代人习惯了忍气吞声,现在轮到我们这代,没人愿意再憋屈自己。
![]()
我也想过人情冷暖的事,后来觉得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大家过日子方式不同,叔伯们在一个圈子里生活,不帮忙就过不去面子,舅舅们各自顾各自的生活,帮忙是情分,不帮也正常,血缘听着亲近,其实也有亲疏远近,你姓什么、住在哪里,就进了不同的圈子,同一个圈子里的人,才会真的把你当作自己人。
见了叔伯,我还是会叫一声叔叔,该亲近就亲近,见了舅舅,照样问好,但不会指望他们帮我处理事情,这不是我不孝顺,而是大家都活明白了,亲情还在,只是不再无条件付出,你能接受这个现实,日子反而过得轻松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