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后悔!奥巴马后悔!拜登后悔!没想到,奥巴马回忆录里提到了涉华言论!
原以为是按着算盘打算盘,结果却是打着算盘被算盘打了。
美国三任总统——克林顿、奥巴马、拜登,本以为能“牵着中国走”,谁料到一不小心,反倒成了中国崛起的“助推器”。
奥巴马的回忆录再次被拿出来翻阅,他在书中写到的那句“我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韧性”。
如今听来,分量沉甸甸,背后藏着的,是三任总统拍大腿的悔意,这话从何说起?
克林顿执政那会儿,美方高高在上地推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表面是合作,骨子里是想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甚至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当个“高级打工人”。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结果不是被“同化”,反而借着全球化的东风,制造业一路狂飙。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200多个工业品全球第一,不少美企的订单都被中国企业“截胡”。
克林顿本想让中国“依赖”美国,结果却是让中国成了“制造业发动机”。
这下好了,美国政坛开始有人嘀咕:是不是放虎归山了?克林顿留下的“遗产”,成了奥巴马的“烫手山芋”。
奥巴马上台后,一看形势不对,立刻换路子,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转向围堵中国。
这一战略看似安全、外交、经济全面开花,实则处处设限,尤其在科技上,打的就是“卡脖子”的主意。
但现实又一次给了奥巴马一记“回旋镖”,中国不但没被卡住,反而激发了创新的洪荒之力。
中国研发投入年增1.2万亿元,5G基站数量全球第一,“天宫”空间站独立运行,“复兴号”高铁驰骋万里,核电、高端装备领域频频突破。
奥巴马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写道:中国的自主能力远超预期,我们本想限制它,结果是激发了它。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本想让中国原地踏步,结果却帮它按下了“加速键”。
到了拜登这任,思路没变,只是手段升级,芯片禁令、技术封锁、拉拢盟友围堵中国高科技企业,一套组合拳打得很凶。
2022起,美国财政部连发多项管制条例,不仅对华为、中芯国际下狠手,还对中国AI、量子科技等领域设限。
但中国不但扛住了,还越打越强。
中国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10.4%,自己造芯片、搞操作系统、发展智能制造,一步步走出了一条“去美化”的科技独立路。
拜登原本想靠“脱钩断链”让中国“掉队”,结果自己企业先叫苦不迭。
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降反升,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超过4.7万亿元。
苹果、特斯拉、英特尔用脚投票,谁都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和消费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基本盘没有垮。
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城乡医保覆盖广,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并重,这种“稳中有进”的状态,才是美国政策最忌惮的。
三任总统,一条主线:都试图“改变”中国,结果都被现实打脸。
从克林顿的“经济绑定”,到奥巴马的“科技卡脖子”,再到拜登的“脱钩打压”,每一次政策设计,都以为能让中国转弯,而中国却都用自己的方式,正面“过弯”。
2025年,中国GDP增量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总和,新能源装机量超过煤电,森林面积新增相当于一个陕西省。
这些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的成绩单,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这不是“被拉动”,而是“主动发力”。
美国三任总统的“后悔”,本质上源于一个根本误判:以为中国的发展靠的是外部输入,忽略了中国社会的内生动力。
中国的发展路径,不是靠“拷贝”西方,而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奥巴马回忆录里的那句反思,今天听来像是一声“迟到的醒悟”。
克林顿想控制,奥巴马想围堵,拜登想脱钩,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变量:中国不是“计划中的变量”,而是“世界的大势”。
现在回头看,美国对华政策的最大问题,不是“打得不够狠”,而是“方向错了”。
与其继续内耗,不如换个思路,中美之间,不是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而是必须面对的全球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不是靠谁“扶”出来的,也不是靠谁“放水”撑起来的,而是靠14亿人民的“拼”与“闯”撑起来的。
这条路,回不了头,也停不下来。
美国三位总统的后悔,已经写进了历史,而中国的前路,仍在坚定前行,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方向。
信息来源:历史上的今天丨2001年11月10日,中国获批加入WTO2025-11-10 澎湃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