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第三季度,越南以高达8.23%的GDP增速强势崛起,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脱颖而出,风头盖过中国与印度,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2
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结构性隐患正悄然浮现:对外资的高度依赖、对中美两大市场的深度绑定、工业体系支撑不足、电力供给紧张、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以及金融系统风险积聚,均使其发展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3
中越之间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越南是否具备能力复制中国的工业化奇迹,真正成长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4
小李将深入剖析这一增长奇迹背后的驱动力量,揭示其红利来源,梳理潜在危机,并厘清两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真实定位与互动逻辑。
![]()
5
8.23%增速爆火
6
2025年第三季度,越南录得8.23%的惊人GDP增长率,不仅刷新自身历史纪录,更一举超越同期中国5.2%和印度6.1%的增长水平,令瑞银、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接连上调对其全年经济预测。
7
这颗东南亚新兴经济体迅速吸引全球目光,俨然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8
越南此次腾飞的关键,在于精准踩准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历史节拍。近年来,中美战略博弈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导致关税壁垒高企,迫使跨国企业重新评估生产基地布局。
9
在此背景下,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开始向更具成本优势的地区迁移,而越南凭借三大核心优势脱颖而出:充沛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极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激励政策,以及地处东盟枢纽的地缘位置,迅速成为承接产能外溢的首选目的地。
![]()
10
昔日扎根于中国的国际品牌制造商纷纷调整策略,将部分产能迁往越南。耐克、阿迪达斯的代工生产线相继落地,三星电子进一步扩大在越组装规模,苹果供应链也加快在当地部署步伐。
11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显著提速。截至2025年5月,累计在越南注册运营的中资企业已突破3000家,其中包括超过300家上市公司,预计全年新增设企业数量将超过1500家,相较2024年第一季度仅251家的基数实现几何级跃升。
12
尤为关键的是关税优惠政策带来的出口推力。2025年7月,美越达成双边贸易安排,越南输美商品基准税率由原来的46%大幅下调至20%,该税率不仅低于当前对中国加征的平均税率,也优于印度、孟加拉国及缅甸等同类制造基地。
![]()
13
协议同时明确设立反规避机制,对被认定为“第三国转运”的产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并要求越南对美国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削减各类非关税壁垒。
14
尽管外界一度担忧美国严查原产地规则可能抑制越南出口动能,但实际发展却呈现出意外转机——这项限制反而促使跨国公司加速本地化布局。
15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上游零部件生产甚至研发功能逐步转移到越南境内,通过提升本土增值比例来规避审查风险。原本被视为束缚的监管压力,客观上推动了越南制造业从简单装配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
16
后发国家借助外部产业转移实现阶段性高速增长,在全球化进程中并不罕见。但越南本轮增长更多是外部环境变化所催生的机遇窗口,而非源于制度革新或长期产业积累的内生动力。
![]()
17
高光背后藏暗礁
18
越南的发展路径看似清晰,试图模仿中国“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双轮驱动模式。但在具体实践中,这种模式更像是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走钢丝,潜藏着多重难以忽视的风险。
19
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扩张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抓手。202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公共投资同比激增,全年财政预算安排较2024年提升40%,高速公路网、深水港口、发电站等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展现出强烈的基建扩张意愿。
![]()
20
但与中国的经验不同,越南的基建热潮严重依赖外资注入,本土资本参与程度极低。这意味着一旦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逆转,整个建设链条可能面临断裂风险,项目可持续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1
目前越南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为32.9%,2025年预计将稳定在32%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短期内财政空间较为充裕。但这一“安全区间”更多得益于其经济体量尚小,随着产业扩张和基建投入进入高峰期,未来债务负担势必加重,财政平衡难度将持续上升。
22
外需方面的脆弱性更为突出。越南经济本质上属于“夹缝型经济”,2025年上半年自中国进口占比高达40%,前七个月对美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2.4%,两大市场共同决定其外贸命脉。
![]()
23
中美关系的任何风吹草动,或是美方收紧原产地认证标准,都可能导致越南出口订单骤减,外需引擎瞬间失速。
24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工业基础薄弱。数据显示,越南93.9%的生产用原材料需依赖进口,其中约六成的中间品来自中国,绝大多数制造活动仍停留在“进口中国零件—本地组装—贴牌出口”的初级阶段,缺乏完整自主的产业链支撑。
25
能源瓶颈同样制约发展节奏。据测算,2025年越南全国电力缺口将达到1500万千瓦,北部地区旱季供电缺口高达68亿千瓦时,系统备用容量率仅为10%,频繁停电已成为常态。
26
为缓解危机,越南不得不每年从中国购入约18亿度电量作为应急补充,能源自主能力堪忧。
![]()
27
与此同时,传统成本优势正在快速削弱。2025年初,越南制造业平均月薪已达321美元,相比2020年几乎翻倍,部分低端加工企业已开始向老挝、柬埔寨等更低成本区域转移,劳动力红利窗口正在关闭。
28
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也亮起红灯。胡志明市房价收入比攀升至35.5倍,河内达到18倍,均远超国际通行的5-7倍合理范围,房地产泡沫特征明显。
29
部分新建楼盘空置率居高不下,市场供过于求问题日益严重。
30
2025年10月20日,胡志明证券交易所指数单日暴跌5.18%,MSCI越南指数下挫5.85%,导火索正是越南政府监察总署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露多家商业银行与地产集团存在违规融资、资金挪用及利益输送行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深层漏洞。
![]()
31
此外,越南外贸依存度高达177.2%,外资企业贡献了逾七成出口总额,本土企业占比不足三成,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外部资本驱动,抗外部冲击能力极为有限。
32
中越真的是竞争对手
33
面对越南的迅猛势头,不少人提出疑问:它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一代“世界工厂”?
34
事实上,这一提问本身就存在认知偏差。中越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球化分工参与者,扮演着互补角色。
35
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完成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创新转型,当前聚焦于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
36
而越南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承接的正是中国主动淘汰或外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节,两者所处的发展层级完全不同。
37
中越之间实则是紧密协作的共生关系。越南工厂运转所需的60%以上中间品由中国供应,电力短缺时依赖中国跨境送电支持,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直接受益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拉动与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
38
这种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嵌合,不会因短期政策变动或产业转移趋势而轻易割裂。中国升级产业结构释放产能,越南承接实现增长,这是全球化资源配置的自然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互利共赢格局。
![]()
39
越南若想真正跻身全球制造核心圈层,关键不在于照搬中国模式,而在于能否有效克服自身的结构性短板。
40
基础设施滞后、政策执行缺乏连贯性、劳动力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等问题,仍是阻碍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
41
回顾中国成功经验,除了承接产业转移之外,更重要的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本土供应链体系、培育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越南现阶段亟需补足的能力短板。
![]()
42
结语
43
越南的崛起,本质上是一个后发国家敏锐把握全球变局所带来的战略机遇的结果。它的快速发展值得重视,但不应被误读为中国制造业地位的挑战。
44
当今全球经济早已告别零和博弈时代,中国向高端制造迈进的同时,越南承接中低端产能转移,二者协同配合,反而提升了全球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
45
展望未来,若越南能够稳步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人力资本升级,有望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而中国,则将在科技前沿与高端制造领域继续引领全球发展趋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