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闵行检察
一笔寻常的家长退费请求,竟牵出少儿跆拳道馆内部持续一年多的职务侵占案。前馆长提议“分赃”,现任教练配合“转款”,两人运用多种手段,悄悄截留28万余元学费,甚至注销账户销毁证据。
日前,经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周某某、尤某犯职务侵占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家长退费起疑心
老板查账惊见“黑洞”
“你好,孩子不在这边上课了,我想退剩下的学费。”2024年9月14日,闵行某跆拳道馆老板老赵接到家长的微信消息,顺手打开公司财务系统查账,可翻来覆去找了好几遍,都没看到这位家长的交费记录。
“难道是记账漏了?”老赵心里犯嘀咕,赶紧回电家长。电话里,家长发来一张微信转账截图——钱转到了一个老赵很眼熟的微信号上。“这是之前店长周某某用的客服号啊!”老赵突然想起,这个账号是用自己身份证注册的,虽然交给周某某管理,但自己有账号密码。
当晚,老赵登录客服微信后台,恢复了2023年6月至今的所有账单。看着屏幕上一笔笔转账记录,他的冷汗顺着后背往下淌:家长交的学费、考级费,本该进公司账户,却转到了几个陌生微信账号。
更让他意外的是,在家长群里提醒大家核查付款记录后,多位家长反馈:“我钱转到尤教练账户了”“有人让我扫码付钱”。此时的尤某,已是周某某离职后接任的代理馆长。9月24日,老赵带着账单截图,匆匆走进派出所报案。
从“分赃”到“截款”
两人合谋藏猫腻
随着民警调取相关监控和电子证据,周某某与尤某藏在账本背后的“小动作”被一一扒出。
时间回到2023年9月,时任馆长的周某某找到教练尤某,压低声音说:“公司给的工资太低,咱们收学费时‘留一手’,公司根本查不出来。” 尤某当场同意,两人约定“赚的钱平分”。
为了不被发现,他们琢磨出多种“收钱套路”:首先是客服微信“暗转”,周某某用公司客服号收了3.3万多元学费,转头就转给尤某,尤某再集中转给他。扣除少量上交公司的钱,剩下的两人对半分,甚至删除家长付款的聊天记录“毁证据”;其次是私人扫码“明收”,尤某把自己的收款码打印出来,放在前台让家长扫码,后来怕被查,还把相关账号注销了;第三是线下“洗白”赃款,尤某经常去一家店铺消费,单次就花几千元,跟销售员很熟。2024年初,她借口跟销售员说公司收款码坏了,借该店的码收了2.7万多元学费,销售员再把现金给她;第四是亲属公司“借壳”,周某某用姐姐开的公司收款码收学费;最后是私人微信“直吞”,尤某还偷偷用自己的微信收钱,全进了自己腰包。
“有些家长要收据,我们就开一张不登记的;不要的话,连收据都省了。”尤某在供述里说,正是利用公司“收款不登记、查账不及时”的漏洞,两人的小动作持续了近一年,共计侵占金额28万余元。
行业漏洞引警示:
家长交费要留证 企业内控别大意
“这类培训行业的职务侵占案件,症结多在于‘收费分散、监管缺位’。”检察官分析道,“部分机构存在员工用私人账户代收学费的情况,且后续未及时对账核查,这就给职务侵占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检察官也提醒: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时,一定要索要盖有公司公章的收据或合同,核对收款账户是不是企业对公账户,避免把钱转到私人账号;企业要禁用私人收款码收公款,定期核对“家长交费记录”和“公司入账记录”,关键岗位最好“双人监管”,别给“内鬼”可乘之机。
上观号作者:上海检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