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啥中国可以快速崛起?英媒分析:离不开这三位“推动者”的贡献

0
分享至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前言

回想新中国成立时的样子,再看看现在,也不过几十年,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很多西方人惊掉了下巴,他们一直好奇,中国为什么能崛起这么快?

英国媒体曾专门刊发了分析情况,他们认为,中国的快速崛起背后,有三位“推动者”功不可没,他们都是在中国的关键时期创造了不朽功绩,那么这三位都是谁?



钱学森:“导弹之父” 搭建国防安全框架

英国《自然》杂志将钱学森定义为 “中国国防科技的奠基人”,认为其在 1955 年回国后的贡献,直接改变了中国 “有国无防” 的被动局面,为后续经济建设创造了安全环境。1955 年 10 月,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挠,从洛杉矶启程返回中国,彼时的中国正面临外部军事威胁,国防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1950 年至 1955 年,中国军工企业仅能生产简单的枪械与弹药,无法满足现代化国防需求。



钱学森回国后,立即投身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规划。1956 年 2 月,他向党中央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系统提出发展导弹、火箭技术的具体方案,这份意见书成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同年 10 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标志着中国导弹事业正式起步。

在他的指导下,科研团队仅用两年时间便掌握了导弹设计的核心技术:1958 年 4 月,中国第一枚仿制导弹 “东风一号” 开始研制,1960 年 11 月 5 日,“东风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飞行距离达 550 公里,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美、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导弹的国家。



钱学森的战略眼光更体现在长远布局上。1965 年,他提出发展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的整体规划,主张 “导弹与原子弹结合”,提升战略威慑力。1966 年 10 月 27 日,中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 “东风二号甲” 发射成功,实现了原子弹与导弹的 “两弹结合”,使中国具备了真正的核威慑能力。

同时,他还推动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延伸,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其总体设计方案便出自钱学森主导的团队。英国《自然》杂志评价道:“钱学森不仅带来了导弹技术,更搭建了中国国防科技的完整体系,没有他奠定的安全框架,中国后续的经济建设便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



于敏:“氢弹之父” 筑牢战略威慑屏障

如果说钱学森搭建了国防科技的 “骨架”,那么于敏则为其注入了 “核心脏”。英国《自然》杂志在报道中强调,于敏在氢弹领域的突破,使中国在核威慑能力上实现 “从有到强” 的跨越,彻底摆脱了外部核讹诈,为中国崛起提供了关键的战略保障。1961 年,于敏接受国家秘密任务,投身氢弹理论研究,彼时的中国在氢弹领域几乎毫无基础 —— 国际上仅有美国、苏联、英国掌握氢弹技术,且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技术封锁,甚至不公开氢弹的基本原理。



于敏带领团队开启 “从零到一” 的探索。他放弃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 “泰勒 - 乌拉姆” 构型思路,独辟蹊径提出 “于敏构型”,通过理论计算与模型推演,逐步攻克氢弹研制的关键难题。1965 年 10 月,于敏在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用国产计算机完成了氢弹核心部件的理论设计,提出 “分层压缩” 的关键概念,为氢弹爆炸试验奠定理论基础。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爆炸当量达 330 万吨 TNT,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 2 年 8 个月,远短于美国的 7 年 3 个月、苏联的 4 年,这一速度震惊世界。



于敏的贡献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长期的战略坚守。1976 年,他主导设计的 “东风五号” 洲际导弹核弹头研制成功,使中国具备了远程核打击能力;1980 年 5 月 18 日,“东风五号” 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射程覆盖全球主要目标,标志着中国核威慑能力进入新阶段。即使在和平时期,于敏仍持续关注核技术的发展,2009 年,他提出 “核威慑与核反击能力建设” 的长远规划,为中国核力量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英国《自然》杂志援引北约军事专家的评价称:“于敏构型的突破,使中国在核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种战略威慑能力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安全保护伞’。”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国防安全之外,粮食安全是中国崛起的另一大基石,而袁隆平正是这一领域的 “守护者”。英国《自然》杂志指出,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 “吃不饱饭” 的问题,为人口大国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民生保障,也为后续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1960 年,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试验田发现一株 “天然杂交稻”,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1959 年至 1961 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人均粮食占有量仅 200 公斤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饥荒。



袁隆平从此踏上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他顶着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无杂交优势” 的学术质疑,坚持开展试验。1970 年 11 月,他在海南三亚发现一株 “野败”(野生雄性不育稻),为杂交水稻研究找到关键突破口;1973 年,他带领团队实现 “三系法” 杂交水稻配套成功,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使杂交水稻能够稳定遗传。

1976 年,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 208 万亩,平均亩产比常规水稻增产 20% 以上,当年便增产粮食 30 多亿公斤,一举解决了中国粮食短缺的燃眉之急。



袁隆平并未止步于 “三系法”。1995 年,他主导的 “两系法” 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简化了种植流程,进一步提升了产量;2014 年,“Y 两优 900” 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亩产达 1026.7 公斤,突破千公斤大关;2020 年,“第三代杂交水稻” 在湖南衡南试验田亩产达 1530.76 公斤,再创世界纪录。截至 2025 年,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超过 5 亿公顷,增产粮食超 1.5 亿吨,不仅解决了中国 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向印度、越南、菲律宾等 30 多个国家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超 1 亿公顷。



科技人才与国家发展的共生关系

《自然》杂志在报道中强调,钱学森、于敏、袁隆平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并非孤立的个人成就,而是 “国家需求与个人理想” 结合的产物,这种共生关系是中国快速崛起的重要密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与粮食问题是最紧迫的需求,而三位科学家恰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了 “问题导向与技术突破” 的精准对接 —— 钱学森对应国防需求,于敏对应战略威慑需求,袁隆平对应粮食需求,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发展的 “安全 - 民生” 双底线。



英媒还注意到,中国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与支持,为这些突破提供了制度保障。1956 年,中国制定 “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将导弹、原子弹、农业科技等列为重点领域,为钱学森、袁隆平提供了科研平台;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重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于敏等科学家的研究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进入新时代,中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

2025 年研发经费投入达 4.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 2.8%,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这种 “国家主导 + 人才驱动” 的模式,使中国能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的难题,实现 “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的发展效果。



结语

截至 2025 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 19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470 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安全线;国防科技领域,中国已形成完整的导弹、航天、核技术体系,“东风” 系列导弹、“天宫” 空间站、“福建舰” 航母等装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经济领域,中国 GDP 总量突破 180 万亿元,人均 GDP 超过 13 万元,城镇化率达 68%。这些成就的背后,正如英国《自然》杂志所分析的,离不开钱学森、于敏、袁隆平三位 “推动者” 在关键时期的突破性贡献,他们用科技的力量,为中国崛起搭建了 “安全、稳定、可持续” 的发展框架,也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科技兴邦” 的宝贵借鉴。

参考信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秦雯通报来了!袭警被人捞出是在开玩笑,间接实锤古二录音为真!

秦雯通报来了!袭警被人捞出是在开玩笑,间接实锤古二录音为真!

萌神木木
2025-11-11 10:25:32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小柱解说游戏
2025-11-09 14:50:37
卖不动了,茅台价格跳水!

卖不动了,茅台价格跳水!

智识漂流
2025-11-10 20:17:33
“多付车费后男子轻生”后续:一审判司机退还900元 司机称钱已交给法院

“多付车费后男子轻生”后续:一审判司机退还900元 司机称钱已交给法院

红星新闻
2025-11-11 10:56:13
维金斯空接暴扣压哨绝杀!热火加时险胜骑士 米切尔28+15+8

维金斯空接暴扣压哨绝杀!热火加时险胜骑士 米切尔28+15+8

醉卧浮生
2025-11-11 11:40:42
果然不出中方所料,美国解除对叙制裁后,叙总统立即宣布两件大事

果然不出中方所料,美国解除对叙制裁后,叙总统立即宣布两件大事

军机Talk
2025-11-11 12:06:00
“央行规定5万,建行加码到1万”?律师取钱被追问用途 已拒绝建行道歉,并控告违法行为

“央行规定5万,建行加码到1万”?律师取钱被追问用途 已拒绝建行道歉,并控告违法行为

大风新闻
2025-11-10 17:49:08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家里已经供不起我上班了!”父母无奈哭诉,成2025年最大的笑话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9 10:44:07
全面反华?欧盟连开3枪,要对中国资产下手了,中方已做最坏打算

全面反华?欧盟连开3枪,要对中国资产下手了,中方已做最坏打算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7:34:09
图灵奖得主:中国顶尖大学新生比斯坦福新生优秀,但4年后却……

图灵奖得主:中国顶尖大学新生比斯坦福新生优秀,但4年后却……

尚曦读史
2025-11-11 07:27:05
末节18分力挽狂澜!文班38+12+5+5封盖,马刺擒公牛终结交手6连败

末节18分力挽狂澜!文班38+12+5+5封盖,马刺擒公牛终结交手6连败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1 11:26:40
局势变得太快!国民党元老对郑丽文提了一个要求,统一进入新阶段

局势变得太快!国民党元老对郑丽文提了一个要求,统一进入新阶段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9:24:04
17分钟视频毁了曾医生?

17分钟视频毁了曾医生?

蜻蜓世音
2025-11-10 14:39:45
常州回应儿子暴打93岁母亲:当地正在调查此事

常州回应儿子暴打93岁母亲:当地正在调查此事

极目新闻
2025-11-11 12:42:20
曾某远没原配漂亮!对比照曝光,祖某也并不爱她,坐姿说明一切

曾某远没原配漂亮!对比照曝光,祖某也并不爱她,坐姿说明一切

子芫伴你成长
2025-11-09 22:05:23
义乌老板娘:排队!把印度婆罗门游客整不会,高种姓在中国不好使

义乌老板娘:排队!把印度婆罗门游客整不会,高种姓在中国不好使

诗意世界
2025-11-10 15:36:28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陈梦宝刀未老!九个月未系统训练仍强势 第四局1-5落后打出10-2

陈梦宝刀未老!九个月未系统训练仍强势 第四局1-5落后打出10-2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11 13:07:37
郭汾阳要养废了!看岳云鹏演唱会,眼神发痴手不老实一个劲亲王惠

郭汾阳要养废了!看岳云鹏演唱会,眼神发痴手不老实一个劲亲王惠

鑫鑫说说
2025-11-11 11:24:44
朱芝松,被提起公诉

朱芝松,被提起公诉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1 10:12:00
2025-11-11 13:44:49
基斯默默
基斯默默
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哦~
5597文章数 3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头条要闻

15岁少年疑被骗至柬埔寨 社交账号发信息"找3人换他"

头条要闻

15岁少年疑被骗至柬埔寨 社交账号发信息"找3人换他"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何超莲窦骁真的没离婚?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数码
旅游
本地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数码要闻

Olares One 公布:3.3L 本地 AI 终端,搭移动版英伟达 RTX 5090

旅游要闻

溱洧水城 | 在《诗经》的源头,与一场千年浪漫重逢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