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军战舰在哥伦比亚近海国际水域连续击沉两艘船只时,全世界都听到了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那句好莱坞台词般的宣言:"打击将日复一日持续进行"。这位穿着西装的"战争导演"或许忘了,现实世界不是动作片片场,每发炮弹都需接受国际法的审视。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两周内九次公开军事打击,37条人命在太平洋上消逝,美方给出的理由却像漏水的竹篮。厄瓜多尔检方释放的那名幸存男子,成了戳破谎言的利刃——这个被五角大楼贴上"毒枭恐怖分子"标签的普通人,本国司法系统竟查不到任何犯罪记录。更讽刺的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公民的鲜血还漂浮在所谓"反恐行动"的海面上,而美国国会至今没等到政府提交的合法证据。
赫格塞斯将贩毒集团类比为"西半球基地组织"的表演堪称年度魔幻剧。没有联合国授权,没有确凿证据,仅凭社交媒体上的几句口号,就把国际水域变成露天靶场。这种操作让人想起西部片里随意拔枪的牛仔,只不过如今枪管对准的是主权国家的尊严。众议员亚当·史密斯的质疑振聋发聩:"当逮捕令变成机关枪,法律还剩几分重量?"
![]()
image
特朗普"陆地打击"的威胁更暴露了危险的逻辑滑坡。从加勒比海到太平洋,从海上到陆地,军事行动的边界像橡皮筋般被随意拉伸。这种把《战争权力法》当橡皮图章的做法,连美国自家法律程序都兜不住。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控诉一针见血——当强国可以随意定义恐怖分子,弱国的领海与领空岂不都成了狩猎场?
五角大楼的作战地图正在改写现代战争规则。用"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幌子绕过国会宣战程序,拿"迫在眉睫威胁"的万能借口规避举证责任,这套组合拳打得国际法鼻青脸肿。但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制约的武力终将反噬,就像当年"洗衣粉事件"摧毁的不仅是伊拉克,更是美国的国际公信力。
![]()
image
太平洋的浪涛拍不醒装睡的霸权主义者。当美军把哥伦比亚近海当作新武器试验场,把拉美国家公民当作反恐游戏里的NPC,他们摧毁的不仅是几个可疑船只,而是二战后艰难建立的国际秩序根基。雷敏少将57秒攀上五层楼的纪录需要真功夫,而美国要证明其军事行动的正当性,恐怕需要比这更惊人的法律攀登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