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岁,原本是一个人步入退休生活、开始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就在上个月,医院收治了一位痛风患者,病情严重,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大叔平时生活规律,自律得近乎“苛刻”——不抽烟、不喝酒、不碰海鲜,也素来不吃动物内脏。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痛风发作后短时间内就发展成了尿毒症,最后因多器官衰竭去世。
他走的时候,家属一脸茫然,反复问:“他都不吃高嘌呤的东西,怎么还会得痛风?还这么严重?”听完我沉默了很久,只说了一句:“他不是不努力,而是太不了解这个病了。”
痛风不是“吃出来”的,而是“代谢坏了”
![]()
很多人一听到痛风,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吃了太多海鲜?”、“是不是又吃了大腰子?”但痛风的本质并不是“吃多了什么”,而是身体代谢尿酸的能力出了问题。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一部分来自食物,另一部分其实是身体自己制造出来的,比例大概是2:8。也就是说,就算你一天三顿吃白粥青菜,只要身体本身代谢尿酸的机制有问题,照样能被高尿酸折腾到崩溃。
![]()
那位大叔,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年轻时体检就查出“尿酸偏高”,但因为没什么症状,就没放在心上。后来工作忙,常年缺乏锻炼,体重也慢慢上去了。等到第一次痛风发作,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他以为只要少吃点“嘌呤高”的食物,痛风就不会再犯。于是每次发作就吃点止痛药,痛了几天就自己好了。年复一年,高尿酸在体内像个定时炸弹,慢慢蚕食他的肾功能、伤害关节、破坏血管。直到有一天炸开了,才追悔莫及。
![]()
不吃海鲜内脏≠远离痛风,真正的元凶藏得更深
很多人像这位病人一样,认准了“高尿酸就是吃坏的”,于是严格忌口,远离一切高嘌呤食物。但现实是,很多看起来“健康”的食物,同样会加重高尿酸。
比如大家喜欢的全麦面包、豆制品、干果,这些虽然营养丰富,但嘌呤含量并不低。还有某些“养生”饮品,比如浓茶、啤酒,喝多了也会影响尿酸排泄。
高尿酸背后的“代谢异常”才是关键。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这些常见的慢性病,都会让尿酸更难排出去。就像一个下水道堵住了,哪怕你节水节电,水还是会溢出来。
![]()
那位大叔体重偏高,腰围明显超标,平时不爱动,也不怎么喝水。这些问题他自己也知道,但总觉得“我都不吃海鲜了,应该没事”。直到最后一次发作,尿酸飙到800多,肾脏已经糟糕到滤不过尿,被尿毒症一把拖下了地狱。
痛风的“剧痛”只是表象,真正毁掉人的,是它背后的慢性破坏
很多人对痛风的印象,就是“脚趾头疼得像被火烧”。确实,痛风发作时那种刀割一样的痛,足以让人彻夜难眠。但这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日积月累、悄无声息的伤害。
![]()
尿酸在血液里浓度太高,会慢慢形成结晶。这些结晶不光堆积在关节,还会沉在肾小管里,形成“痛风石”,堵住肾脏的排泄系统。时间一长,肾功能下降,甚至彻底废掉。
而且高尿酸还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脑梗、心梗的风险。很多中风、心梗的患者,回头一查,尿酸早就飙得离谱了,只是没人管。
很多人把痛风当成“小病”,不重视。每次发作就扛着,忍几天就过去了;有人甚至靠止痛药硬撑,完全不去管病根。等到有一天肾功能掉到30%、20%,才后悔当初不该忽略。
![]()
真正的治疗,不是管嘴,而是管代谢
防治痛风,光靠“管住嘴”远远不够,重点在于管理整个代谢系统。这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充足饮水、改善胰岛素抵抗,还有最重要的——规范用药。
现在有很多降尿酸的药物,比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都能有效控制尿酸水平。但前提是: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不是等发作了才吃,疼完就停。
那位大叔,就是因为从来没接受系统治疗,只靠一己之力“忌口”,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等到他来住院时,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连透析都来不及安排。
![]()
还有一点很关键——不能靠“症状”判断病情轻重。很多人尿酸高得离谱,但从来没疼过,就觉得“我没事”。这是错的。痛不痛,只看结晶有没有刺激到关节,但尿酸对肾脏、血管的伤害是长期的、无声的。
痛风越来越年轻化,别再觉得这是“老头病”
过去总说痛风是“富贵病”、“老年病”,但现在的门诊里,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加班熬夜、饮料当水喝、天天外卖的年轻人,尿酸高得吓人,却完全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很多人以为自己年轻,扛得住。但事实是,年轻时不重视,老来吃苦的几率更高。尤其是肥胖、熬夜、长期压力大的人群,身体早早就进入了代谢紊乱的状态,尿酸自然跟着上来了。
![]()
而一旦高尿酸形成了“习惯性”,再想降下来就难了。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车,越开越快,等发现不对劲时,早已冲出了安全线。
痛风不是有钱人的病,也不是老年人的病,它是一个现代生活方式的“警报器”,每个人都可能中招,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早点听懂它的信号。
医生的叹息,是对无知的无奈
![]()
那位大叔的离世,让人唏嘘。不是因为他不自律,而是他太“单纯”了。他以为不吃内脏就能防住痛风,结果忽略了那些更重要的因素。他不是坏在嘴上,而是输在了认知上。
作为医生,有时候最怕的不是病情复杂,而是患者对疾病的误解太深,不愿听劝、不愿治疗、不愿面对现实。一次次痛风发作,就像老天给的提醒,可惜很多人都装作没看见。

要想真正战胜痛风,靠的不只是饮食清淡,而是对身体的整体管理,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别等到身体崩了,才来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对待。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10):799-804. 2. 吕明,张玉兰.痛风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6):1023-1027. 3. 李红.高尿酸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2):145-14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