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α-甘磷酸胆碱(L-α-GPC)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胆碱磷脂衍生物,业界虽然早有其益脑的初步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科学论证。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承办的“脑健康与食品营养转化”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会上发布了《L-α-甘磷酸胆碱的科学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L-α-GPC这一兼具科学价值与产业化前景的新食品原料指明应用方向。
改善认知功能
甘磷酸胆碱(GPC)是一种水溶性胆碱磷脂衍生物,存在于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以及大豆、全谷物、部分果蔬等植物性食物中。膳食是目前人体获取GPC的主要途径。《共识》显示,美国南部40—70岁男性和女性居民膳食GPC平均摄入量分别约为64.2毫克/天和46.0毫克/天,我国上海40—74岁男性和女性居民膳食GPC平均摄入量分别约为45.3毫克/天和37.8毫克/天。由于GPC的D构型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L-α-GPC是其最主要的天然存在类型,因此GPC或α-GPC通常指代L-α-GPC。
已有研究证实一定剂量的L-α-GPC具有改善认知功能,调节情绪状态,提升运动能力等作用,其已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或药品领域有所应用。在我国,L-α-GPC已于2024年获批成为新食品原料,在健康食品与膳食补充剂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此,《共识》以“甘油磷酸胆碱”“甘磷酸胆碱”等为关键词,检索发现1945—2025年被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超8000篇。通过系统梳理L-α-GPC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经食品科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研讨形成科学共识,旨在为学界与业界提供科学依据,推动L-α-GPC在食品产业中的规范应用与健康发展。
《共识》核心编审专家之一、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黄建介绍,《共识》共包含3项科学共识。
科学共识1:L-α-GPC易于吸收利用,同时具备胆碱和3-磷酸甘油的代谢和生理特点,参与机体健康状态的维持。L-α-GPC由甘油、磷酸和胆碱组成,分子质量低且易溶于水,口服1小时即可达血液浓度峰值,24小时内可广泛分布于肝脏、肾脏及脑组织,经肠道吸收后可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并可透过血脑屏障。其可通过胆碱途径生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磷脂酰胆碱及内源性抗氧化剂谷胱甘肽,或通过3-磷酸甘油途径合成多种磷脂类物质及磷酸二羟丙酮,双重途径参与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体内合成及细胞活动,调控机体生理功能并维持机体健康状态。
科学共识2:L-α-GPC具有改善认知功能、调节情绪、提升运动能力等作用。Meta分析证实,L-α-GPC单独或联合用药可改善脑血管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针对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显示,1200毫克/天干预6个月后认知功能显著提升,且该效果在停止干预后7—9个月仍可以维持。韩国超50万人队列研究也发现,服用L-α-GPC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其能够调节情绪状态。健康受试者每日口服400毫克L-α-GPC,连续2周后动机水平显著提高;针对中风后抑郁人群,每日600毫克剂量持续干预6个月,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干预中,其定向障碍、易怒、冷漠等精神症状通过专业量表评估均有改善。
此外,多项基于健康人群的研究发现L-α-GPC能够增强受试者的运动能力。每日600毫克连续服用6天,受试者下肢力量明显增强;每日250毫克连续服用7天,纵跳高度、下肢肌肉力量及运动动机同步提升;超重女性运动中单次口服1000毫克,可促进剧烈运动后的心率及血压恢复;训练前90分钟服用315毫克或630毫克,能显著提高成年男性上/下肢峰值肌肉力量及运动爆发力。
科学共识3:L-α-GPC在国际食品加工领域广泛应用,我国已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日本2009年率先将L-α-GPC纳入食品原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定其为“一般认为安全物质(GRAS)”,市场超400款产品应用。我国2024年正式批准L-α-GPC为新食品原料,推荐食用量≤600毫克/天(干基计),标志着其在国内食品领域应用的合法性取得实质性突破。
多方合力推动合理应用
L-α-GPC相关的基础研究与健康证据已有充分积累,在国际食品市场已成熟应用。随着L-α-GPC在我国新食品原料身份的确立,其在本土食品产业的应用将具有广阔空间。但相较于常规食品原料,业界与消费者目前对L-α-GPC的认知与应用情况了解有限,有必要通过多方渠道推进L-α-GPC相关知识的普及与科学应用指导。
《共识》建议,对于业界,应推动其对于L-α-GPC作用机理与使用范围等科学内容的了解,针对老年人等重点适用人群进行精准化的产品设计,推进应用进程。对于消费者,应帮助其了解L-α-GPC摄入的必要性与多重健康益处,加强科普教育。同时,呼吁食品科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学者基于循证研究数据,制定有关L-α-GPC的膳食摄入指导建议,以规范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并推动其在健康消费领域的发展。
以绿色生物制造、精准质量分析、法规标准体系同步升级构建L-α-GPC的全产业链闭环。应持续优化生产技术,在传统化学合成工艺的基础上,L-α-GPC的工业化生产可逐渐向酶催化或微生物发酵等生物转化路径探索,创新更为绿色、高效的新型生产工艺。同时,精进L-α-GPC的分析方法,在原料端优化传统滴定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规检测手段,在产品端创建食品中L-α-GPC的快速检测技术。此外,还应配套推进L-α-GPC产品生产、质量规格、检验技术等标准体系建设,对相关产业进行系统性规范,有序推进其作为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原料等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关L-α-GPC改善认知功能、调节情绪状态、提升运动能力等生理作用的研究仍有待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人群干预研究进行充分验证,尤其需要通过以我国人群为主体的研究夯实相关健康作用的有效性。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L-α-GPC的应用范围正在向多维度拓展,如增强听力,缓解干眼症,促进角膜神经修复等。这些研究不仅拓宽了现有对于L-α-GPC健康作用的认知边界,亦进一步提示L-α-GPC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系统性研究。
黄建表示,未来,L-α-GPC需在生产工艺上优化转化路径,在检测上精进分析方法。在研究领域,应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人群干预研究,尤其夯实针对我国人群的有效性证据;在产业规范上,需完善生产、检验、应用、质量标准等法规体系。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0日3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