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上十几次厕所,可能是喝水多?”“夜里起夜两三次,年纪大了,正常吧?”“尿急尿频?小毛病,小问题!”
![]()
你是不是也曾这样想过?但真相是:当你觉得“没事”的时候,身体可能已经在默默报警。
57岁的李先生,家住某地,是一家工厂的管理员。平时身体还算硬朗,除了有点高血压,也没啥大毛病。可近大半年,他总觉得“尿特别多”,白天上厕所十几次,晚上也得起夜三四次。
家人劝他去医院看看,他总说:“年纪大了,男的嘛,前列腺大点很正常。” 直到有一天,他在单位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双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肌酐值爆表,已经进入尿毒症晚期。
![]()
医生摇头叹息:“早就提醒他注意排尿异常,可他一直当成小问题,错过了最关键的干预时间。”
这不是个例,而是很多人对“尿频”的误解和忽视,正在悄悄拖垮肾脏。
很多人以为,“尿多”是好事,代表身体代谢旺盛。其实,这是一种常见误区。频繁排尿、夜间多次起夜,不仅不正常,反而可能是肾脏在发出“求救信号”。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约为4~8次,夜间1次以内属于正常。
但李先生一周加起来要上厕所超过100次,早就远远超出了生理范畴。
![]()
你知道吗?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它的工作就是帮我们排出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水分。但当肾功能开始下降时,这个过滤器就会“漏水”或者“卡壳”。尿液变化,往往是最先出现的异常。
医生表示,慢性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直到出现严重贫血、浮肿、乏力、恶心,甚至肌酐飙升,才意识到问题严重。而那时候,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肾病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李先生的病因很典型:高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忽视排尿异常,外加自我诊断、自我忽视。
![]()
他把尿频当成“老毛病”,把夜尿当成“年龄大”,可肾脏的沉默让病情一步步走向无法逆转。
很多人对肾病存在刻板印象,以为肾出问题就会“腰痛”“尿血”,其实不然。绝大多数慢性肾病早期并无明显不适,而是通过一些“微妙”的信号提示我们:
第一,频繁尿急尿频,尤其是夜间排尿增多。如果你发现自己夜里经常被尿憋醒,而且伴随白天尿频,那就不是“喝水多”这么简单了。
第二,尿液出现异常,比如泡沫尿、尿色深、尿中带血或异味变重。这些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表现。
![]()
第三,晨起眼睑浮肿、腿部水肿、乏力、食欲差、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并且没有其他明显原因。
很多人把这些信号误认为“上火”“累了”“睡不好”,从而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
肾病并不是“中老年专属”,近年来,慢性肾病也逐渐向年轻人蔓延。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慢性肾病患病率约为10.8%,换句话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个肾脏功能异常。
而知晓率却不足13%,绝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根本不知道自己“肾脏正在被悄悄损坏”。
![]()
为什么肾病不疼?为什么早期发现这么难?
医学上把肾脏称为“沉默的器官”,因为它的代偿能力很强,即使受损一半,也可能没有症状。
等到出现明显不适,往往说明肾功能已经下降到难以恢复的地步。
这时候,再怎么“忏悔”都晚了。
肾病的“幕后黑手”,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杀手”,还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肾脏伤害源”:
![]()
长期憋尿:很多人因为工作忙、出行不便忍着不去厕所,殊不知,憋尿容易导致膀胱感染,甚至逆行感染到肾脏,引发肾盂肾炎。
经常服用止痛药或保健品: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长期频繁使用,会直接损伤肾小管。
饮水不足或饮水过量:有些人怕上厕所不敢喝水,有些人则一味追求“多喝水排毒”,其实,如果肾功能已经受损,盲目大量饮水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
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重口味、爱吃腌制品、红肉摄入过多,会让肾脏“超负荷工作”,导致慢性损伤。
![]()
很多人还会说:“我每年体检都正常,怎么还会得肾病?”这其实是另一个认知误区。
常规体检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和肝功能等,往往不能全面反映肾脏的真实状态。比如肌酐——这是判断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但它在肾功能下降50%之前,数值可能都在“正常范围”。
想早发现肾病,还需要做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eGFR等检查。
医生强调:“体检正常”并不等于“肾脏健康”,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做“肾脏专项检查”。
![]()
李先生的经历再次提醒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小毛病”,都可能是大病的前奏。尿频不是小事,腰酸不是无事,浮肿不是胖一圈。
如果能早一点警觉、早一点干预,也许他现在还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每周三次透析,终生用药。
健康从来不是靠“硬扛”,而是靠“听懂身体说的话”。
请记住:肾脏的“求救”,藏在每天你最熟悉的小便里。
别再用“习惯了”来掩盖症状,别再用“没事”来安慰自己。你不关注健康,疾病就会主动来找你。
“越早发现,越有希望;越晚介入,越难回头。”
每一个被忽视的“小问题”,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大转折”。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慢性肾脏病防治核心信息》[EB/OL]. 2023-12-01. [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如何早期识别肾脏疾病?》[EB/OL]. 健康中国科普平台, 2024-05-18. [3]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尿频、夜尿、泡沫尿,可能是肾功能在“报警”》[EB/OL]. 人民网健康频道, 2024-08-10.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