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部进军欧洲,在卢森堡发欧元债,人民币国际化大招曝光
所谓字越少事越大。11月7日中国财政部发了个公告称,将在11月17日当周在卢森堡发行至多40亿欧元的欧元计价主权债券,其他的具体安排将另行公布。中国外汇储备足有3.3万亿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为何要跑去欧洲发行这40亿欧元?
事实上,此次发行是中国继2020年发行40亿欧元负利率债券后,时隔五年再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也是首次选择卢森堡作为主要发行地。
主权债券对大国而言,从来都不只是一种融资手段,不只是简单的借钱,更像是金融战场上的信号弹。
主权债券简单说就是,国家拿自己的信用做担保,跟全球投资者借钱,到期之后国家不仅要还本钱,还要付利息。其中债券的利率高低就直接反映市场投资人对你国家信用的认可度。
说起主权债券,大家最熟悉的当属美国国债,其利率常年3%左右,这个利率相比其他国家主权债券算不上高,但是全世界投资人依旧抢着买,就是因为美国到现在依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虽然特朗普上任以来有各种奇葩操作,但大家还是看好美国经济的稳定性。
这时候的美国国债就有些类似于银行,稳定但是利率低,不会担心到期之后钱取不出来;而当一个国家经济暴雷的时候,即使发债利率再高,投资人也会担心投进去的钱能否收回来。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2009年12月希腊遭遇债务危机,因为政府长期高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赤字占了全国GDP的12.7%,总债务达到惊人的3000亿欧元,惠誉、穆迪相继下调其主权信用评级,跌破A级。
当时希腊财政部发行国债,利率飙到20%多,却没有投资者敢去接盘,就是因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欧洲多国经济都严重受创,都担心援助希腊会“竹篮打水”,让资金打了水漂,甚至还有声音主张将希腊踢出欧元区,避免连累其他国家。
所以国家信用其实是有价格的,而这个价格就是利率。
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刚在香港成功分两期发行了40亿美元主权债券,但是足足吸引了1182亿美元的总认购额,几乎是发行额的30倍,其中五年期债券的认购倍数更是高达33倍,投资者遍布亚洲、欧洲、中东和美国。按投资者类型来看,主权机构占42%,银行和保险公司占24%,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占32%,交易商占2%。
作为此次香港债券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汇丰银行亚洲及中东联席首席执行官廖大卫表示:中国债券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积极追捧,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强劲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7年恢复发行美元债券以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第七次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而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发行也表明中国决心进一步向外界开放金融市场,并取得了稳步进展。
很多人看到财政部去欧洲发债,第一反应是怀疑国家是不是没钱了?大错特错,实际上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3387亿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既然我们已经持有巨额外汇储备,那为什么还要去卢森堡发欧元债来“借入”外汇呢?这背后其实蕴含着国家一系列战略考量,是深化与当地金融市场联系的重要举措,这不是简单的发行一次债券,更是一次金融外交的动作,有助于拓展人民币的金融“朋友圈”。
人民币国际化这条路比想象中还要难走。美国通过将美元和石油绑定,几十年间已经建立了一套运行完整的美元护城河生态系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主货币,英镑、日元、韩元澳元等等依附于美国体系的国家货币,欧元因为欧盟和美国贸易的原因,其实也是美元体系中的护城河角色。
以前中国的玩法是加入其中和大家做生意,是参与者的身份,但是现在中国的玩法有一点改变了。
过去两年,中国财政部的海外发债动作越来越频繁,在香港、中东利雅得发行债券都是为了支持人民币“走出去”。要想在卢森堡、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方主导的核心金融中心发行债券,进入他们掌控的庞大投资者网络,就必须获得当地监管机构和市场的接纳。
![]()
一个国际投资者凭啥要持有人民币资产?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人民币资产的稳定性,波动大不大,能不能随时换成美元或者欧元。
中国在卢森堡主动发行一定规模的欧元债券,就是释放了一种“示好”和“融入”的信号,意味着中国将持续与欧洲市场深化合作,满足投资者对购入优质中国资产的需求,也能维持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热度”和“能见度”。
这也体现了中国一直以来“两条腿走路”的智慧: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外债是练“内功”,它关乎主权货币信用和金融自主权,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护城河,降低对美元的绝对依赖。
而发行外币外债则是在现有美元国际结算体系内灵活运作,培养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信任度,当这些投资者已经熟悉并信赖中国这个发行体之后,我们再向他们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同类产品时,接受度会大大提升。
摩根大通大中华区全球企业银行主管黄添福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定期发行美元、欧元主权债券,吸引更多中长期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
这种“多货币布局”本质上是一种市场测试。例如,在债券到期续发时,我们可以提供人民币债券作为一个备选项,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愿意持有中国债务的投资者群体。
既然是一步一步来,那第一步很关键。首先是中国选择在11月发债,这时间点卡得就非常精准。今年欧洲经济不太行,德国制造业萎缩,法国财政吃紧,欧元汇率跌跌不休,但同时中国跟欧盟的经贸合作反而在加强。
这也是为何在波兰强行中断中欧班列时,我们快速强硬的进行了多渠道干预,就是因为中欧生意越来越紧密,前三季度中欧贸易额还在增长,虽然增速放缓,但体量仍然大。
![]()
现在美国很明显要进入降息周期,就是想去外面尝试一下能否收割到一些资产,而美元降息,欧盟也必定跟着降息,那么欧元债券收益率相对就低。
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国发行信用高、稳定性强(利率不会太高)的欧元债券,为欧洲资本提供了优质的“避风港”资产。这不仅能以较低成本发债,更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战略姿态,有助于深化中欧关系。
卢森堡不仅是欧洲第二大投资基金中心,还是全球很多跨国企业的欧洲总部集中地,在卢森堡发行债券,辐射的是整个欧洲的机构投资者。
而根据金融专家预期,这次中国在卢森堡发行欧元主权债券,将延续此前“疯狂抢购”的盛况,中国政府的信用到底值多少钱,也将用“真金白银”展示在欧洲投资人眼前。
所以这局棋是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姿态、做了一件以小博大的事情。
中国发行美元债和欧元债,远非简单的融资行为,而是一盘着眼长远的大棋。从短期看,是为了融入现有体系、建立定价基准、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从中期看,是在培育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信用的依赖和信任。
![]()
从长期角度来看,正是为了在时机成熟时,将这种信任和依赖顺利“兑换”成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从而主导一场静悄悄的“货币替代”进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