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登上SCI的新物种,竟被网友扒出只是塑料玩具!审稿人真好骗

0
分享至

海边有一张照片,搅动了学术圈和网络舆论。短短数日,质疑如潮水般涌来。

综观全局,此事起于希腊阿纳菲岛的一张影像资料——一张被称为“哥布林鲨”标本的照片被提交到期刊,随即进入出版流程并被刊出。

那张照片本应是证据链的一环,但专家在放大图像时察觉若干异常:牙齿难以辨认、鳍的轮廓与已知记录不同,表面还显现塑料制品常见的分模线。

仔细想想,这些细节并非微小差异,而是直接牵动鉴定结论的关键因素。

网络上一些观察者把该图与商用模型进行对比——相似度极高。

随后,作者对标本尺寸几次修订,并提出可能是胚胎的备选解释,但并未提供可独立验证的实物或分子数据,最终论文在持续争议下被撤回。

真没想到,单凭一张图像,竟能穿越多道审稿程序而被正式发表;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往昔的伪造与误判揭示出更深层的问题。

皮尔当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那块被视作人类与类人猿连接证据的化石,一度主导研究讨论与理论构建,乃至影响数十年学术方向;到后来借助年代测定等技术才揭露其为拼接与人为处理的产物。

相比之下,近年的博物馆“神秘标本”也频繁借助现代影像与成分分析被证实为人工合制——陶瓷、木材、铁丝的拼装,曾在断壁残垣般的旧库房中静静陈列,带着岁月痕迹却非生物。

若要问,根源何在

在我看来,证据链的缺失与审查环节的疏漏,二者联手造成了这些误读。

说白了,问题可以拆成几个要点。

首先,证据质量至关重要;没有实物标本、没有完整采集记录、缺少高质量原始图像或分子数据,结论就站不稳脚。

其次,审稿体系承受巨大压力:审稿人时间有限,又要覆盖跨学科问题,结果往往出现专业对口不精确或复核不充分的情形。

第三,信息传播的速度远快于纠错速度——社交平台一旦放大,新奇结论就会先入为主,占据公众视野;纠正往往滞后。

第四,学术生态对“新奇”有偏好,这种偏好在某种程度上牵动发表节奏。

仔细琢磨,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张易被撕裂的网——网被撕裂时,错误就溢出到公众认知中去,波及甚广。



令人惊讶的是,教育领域也曾利用虚构内容做媒介素养训练,结果反映出令人担忧的现实。

曾经在课堂上使用的“太平洋西北树章鱼”虚构案例,原本是为了测试信息甄别能力;然而若干研究显示——在2007年和2017年的两项调查中,受访者质疑真实性的比例分别低至约11%与7%,这说明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面对伪造或精心编造的信息时也难免被误导。

换个角度看,这不是简单的智力问题,而是关于信息检索习惯和证据判断能力的系统性短板。

若将焦点回到出版流程,可以看到若干可操作的改进路径。

综观资料,应当在投稿阶段设定更高的底线:涉及新物种或非典型标本的稿件,必须提交原始高分辨率影像原档、完整采集记录与标本暂存信息;无法提供实物的,应明确标注证据局限并要求额外审查。

多学科评审机制是另一个关键——当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与馆藏管理的专业意见能被并置审读时,遗漏的风险显著下降。

现代技术也能成为沉默的裁判:放射成像、材料成分分析和DNA序列比对,能把主观判断转为可重复的客观证据。

就像现在许多实验室所示范的那样,方法透明与数据可复现,是抵御误判的防线。

从社会层面来说,提升公众的证据意识同样要紧。

具体措施可包括在新闻发布中标注证据类型与局限、在科普文章中强调“什么能算证据”的判断标准,以及在学校里把信息检索与原始资料比对作为常规训练的一部分。

若能做到这一点,公众在面对“史无前例”的发现时会更谨慎,而不至于在未经核实的结论前就轻信并传播。

站在今天回头看,科学的自我纠错机制不是万能,但若把证据链与审查流程搭好基础,错误会更早现形,影响也会被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

寂静无声的博物馆库房里,有些标本静静等待被再次检验;海风轻拂的阿纳菲岛旁,讨论声尚在继续。

换做现在,若能把传统的鉴定规范与新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把同行评议做成一次真正的跨学科对话,并把证据透明化,那些被揭穿的乌龙或许会减少。

个人认为,制度与文化同时调整,才是走出反复误判的出路。

文章虽不能替代系统改革,但它能把注意力牵动到那些举足轻重的环节上,让更多人开始反思——这或许是本次事件能带来的积极后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反转!狗主人上门打砸遭反杀续:重要证据出现,谁杀了谁不好说

大反转!狗主人上门打砸遭反杀续:重要证据出现,谁杀了谁不好说

吭哧有力
2025-11-14 10:22:35
成功着陆!权威解读神舟二十一号太空“生死速递”是如何做到的?

成功着陆!权威解读神舟二十一号太空“生死速递”是如何做到的?

科普岛
2025-11-14 18:58:19
生态环境部:下周起督察组将陆续对京津冀等地开展例行督察

生态环境部:下周起督察组将陆续对京津冀等地开展例行督察

界面新闻
2025-11-15 14:53:03
跑3趟社保局才摸清:灵活就业和职工社保,差的不只是一张工作证

跑3趟社保局才摸清:灵活就业和职工社保,差的不只是一张工作证

黑哥讲现代史
2025-11-15 06:36:09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26胜7负!樊振东回应4-2逆转王楚钦:他现在是国乒的绝对领军人物

风过乡
2025-11-15 14:36:33
哈登41+14+11加冕队史三双王 快船双加时险胜独行侠结束6连败

哈登41+14+11加冕队史三双王 快船双加时险胜独行侠结束6连败

醉卧浮生
2025-11-15 12:51:10
泰国王后在北京开心出席国宴!拎着标志性香炉包挽着泰王,惊艳了

泰国王后在北京开心出席国宴!拎着标志性香炉包挽着泰王,惊艳了

爱史纪
2025-11-15 09:59:38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十一月十四日)

网易号平台每日辟谣公告(十一月十四日)

网易号官方平台
2025-11-14 18:01:59
杭州市中心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共有三道密码锁,背后有啥故事?

杭州市中心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共有三道密码锁,背后有啥故事?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5 11:16:24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高市一刻也等不了了!一架专机飞抵中国,这次派的高官,很有讲究

寻墨阁
2025-11-12 21:14:07
真假?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狱中绝食去世?家人也失联,知情者发声

真假?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狱中绝食去世?家人也失联,知情者发声

180视角
2025-11-12 12:05:43
中日关系突变!日本自民党递交决议,可能直接驱逐中国总领事!

中日关系突变!日本自民党递交决议,可能直接驱逐中国总领事!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11-14 23:02:00
G联赛:杨瀚森首发30分钟首秀8+13+4 混音22分逆转获3连胜

G联赛:杨瀚森首发30分钟首秀8+13+4 混音22分逆转获3连胜

醉卧浮生
2025-11-15 12:19:09
800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泰国国王,这是干嘛来了?

800年来第一个访华的泰国国王,这是干嘛来了?

观察者网
2025-11-14 16:04:07
日本民众82%支持涉台武力表态 中日军力对决风险下的亚太局势变局

日本民众82%支持涉台武力表态 中日军力对决风险下的亚太局势变局

行者聊官
2025-11-12 16:59:14
吉林45岁卡车司机在俄罗斯不幸遇难,同事:他装了货准备回国,下车检查时被撞

吉林45岁卡车司机在俄罗斯不幸遇难,同事:他装了货准备回国,下车检查时被撞

极目新闻
2025-11-15 00:17:42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浅深说
2025-11-13 10:34:33
中国最大央企领导调整!

中国最大央企领导调整!

新浪财经
2025-11-15 10:41:02
杨兰兰最新消息!拒绝认罪,第四次庭审仍不现身

杨兰兰最新消息!拒绝认罪,第四次庭审仍不现身

霹雳炮
2025-11-14 19:22:49
昆山再赴上海,开启新一轮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篇章

昆山再赴上海,开启新一轮高质量融合发展新篇章

正解局
2025-11-14 18:08:39
2025-11-15 15:11:00
单手搓核弹
单手搓核弹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335文章数 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头条要闻

杭州路边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 共有三道密码锁

头条要闻

杭州路边锁着一只神秘行李箱长达半年 共有三道密码锁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争议!评委张艺谋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