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要做大做强?合并大渡口等片区这事儿,老重庆人聊起来直咂嘴
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那地位在老重庆心里头跟“根儿”似的。可这些年逛下来,不少人私下犯嘀咕:就这么大点地方,咋撑得起“主城核心”的名号?最近有人提了个大胆想法——把渝中区做大,干脆把大渡口区撤了,再把杨家坪、陈家坪、石桥铺、渝州路、二郎这些片区划进来管,为啥?实在是渝中区现在地盘太小,憋屈得慌。
先盘盘渝中区现状。查了下资料,现在渝中区面积就23.7平方公里,跟个大公园似的,住着60多万常住人口,密度比解放碑步行街高峰还挤。这些年想搞点新项目,找块能开发的空地比找停车位还难。商业倒是扎堆,解放碑、朝天门够热闹,可再往外扩展,东边到黄花园大桥就没地儿了,西边过了大坪就开始爬坡上坎,北边挨着江北那是人家地盘,南边到菜园坝又受地形限制。地盘太小,产业想升级没空间,交通疏解也费劲,母城的气魄多少打了折扣。
再看被“点名”的那些片区。大渡口区现在面积有102.83平方公里,这些年从重钢搬迁后一直在转型,工业遗存多,滨江资源也不错;杨家坪、陈家坪属九龙坡,一个是老商圈,一个是产业聚集地;石桥铺、渝州路、二郎更不用说,石桥铺是IT数码城,二郎有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都是商贸活跃的地方。这些地儿跟渝中区就隔着几座桥、几条路,比如从石桥铺坐地铁1号线10分钟到较场口,二郎开车过鹅公岩大桥几分钟到解放碑,本来就连成一片,行政上却分属不同区,多少有点拧巴。
有人算过账,要是真合并,渝中区面积能翻两番不止,地盘大了,规划能更舒展。比如大渡口的滨江带可以连入渝中滨江,形成更长的江岸景观线;石桥铺的数字经济、二郎的商贸物流,能跟渝中现有的金融、文旅打配合,说不定能整出几个新产业集群。最实际的是行政成本能降——两个区政府合并,一套班子管更大的区域,文件流转少一道,开会协调少扯皮,老百姓办事也不用跨区跑断腿。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定的。老重庆人都知道,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大渡口的钢城文化,九龙坡的工业基因,渝中的母城底蕴,合并了会不会丢了各自的特色?还有居民的认同感,突然换个区名、换套管理模式,多少得适应。但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做过类似调整,比如成都合并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都是为了做大中心城区,提升辐射力。
说白了,渝中区作为重庆的“门面”,现在确实需要更宽的舞台。地盘小限制的不只是发展空间,更是母城该有的气度。把这些相邻又紧密的片区拉进来,不是简单“吞并”,而是把分散的资源串成串,让母城真正能“挑大梁”。当然,具体怎么操作得科学论证,毕竟涉及几十万人的生活,得让大伙儿觉得这变化是往好了走。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资料参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重庆市行政区划图》、重庆市民政局2023年行政区划信息公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