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跨步、起跳、挥拍,随着“啪”的一声脆响,羽毛球直奔对方场地而去……11月9日,周日,重庆高新区西苑小学校羽毛球场,90后小陈的动作一气呵成,赢得不少喝彩。
西苑小学是重庆高新区近期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之一,此前我市部分中小学已陆续在周末、节假日等时段免费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中小学是怎么开放的?使用情况如何?学校如何管理?连日来,记者走进多所学校进行探访。
![]()
永川区文昌路红旗小学田径场上,多名市民在运动。通讯员 敖民极 摄
既满足群众运动健身需求,又充分利用场地
“我就住附近,学校操场是塑料跑道,跑起来很舒服。”11月8日,周六,永川区文昌路红旗小学校操场上,24岁的程雁刚跑完5公里。
程雁是跑步爱好者,此前她经常去附近的公园跑步,但在公园散步、玩耍的老人和孩子很多,经常需要停下来避让,有时候一停下来,就没了继续跑的兴致。“每次下班路过学校,看着偌大的操场空无一人,我就想学校如果能对外开放就好了。”
有类似烦恼的人不少。“近年来,群众对运动健身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重庆理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陈马强说,要解公众健身需求的“近渴”,仅靠大型体育场馆的“远水”还不够,还需要盘活体育场地存量资源,学校的体育场地就是市民可触及到的优质体育资源之一。
事实上,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并非新鲜事。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2019年1月实施的《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也要求“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部分中小学已开放,时间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重庆已有多所中小学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以中心城区为例,巴南区、重庆高新区、大渡口区等多所学校已开放体育场地。
比如,巴南区近百所学校开放了多个体育场地,包括巴南中学的羽毛球场、篮球场,鱼洞中学的乒乓球场、跆拳道馆,重庆实验中学的健身房、羽毛球场等。
重庆高新区有38所学校开放了体育场地,涵盖八中科学城中学的七人制足球场、篮球馆,大学城沙坪坝小学的三人制篮球场、体育舞蹈馆,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的体育场、网球场、游泳馆等。
大渡口区则于11月1日首批试点开放了百花小学、慧泉小学、双山实验小学三所学校的体育场地。
此外,永川、璧山、潼南、秀山、武隆、荣昌等多个区县的中小学也对外开放了体育场地,且数量较多。比如,秀山、永川都各有100余所中小学对外开放了体育场地。
在开放时间上,多数中小学集中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部分学校工作日也会开放。例如,永川五洲小学会在工作日18点-22点开放;万盛经开区中盛小学在19点-21点开放。开放场地以室外运动设施为主,涵盖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
11月9日,永川区文昌路红旗小学体育场热闹非凡。“我们对外开放的时间是工作日6点—7点、19点-20点,以及周末和节假日,开放的体育场地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文昌路红旗小学副校长王达卫说,学校开放两个多月以来,很受周边居民欢迎,最多一天有200多人次进校锻炼,平时周末也有十多人。
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市民进校锻炼,专业场地尤其受青睐。“我几乎每周都来锻炼,这里离家近,器材又丰富、场地也很专业。”近日,在永川区五洲小学篮球场,18岁小伙谢雨正在练习投篮,自从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后,他运动的频率更高了。
在巴南中学风雨球场上,市民陈翔与几个朋友在打篮球。“这儿的场地能遮风挡雨,就算下雨也不耽误运动!”
![]()
巴南中学风雨球场上,市民在打篮球。学校供图
不过,也有部分学校表示,目前到校锻炼的市民还不是很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学校开放的消息,所以来锻炼的人不多。”巴南某学校有关负责人说。
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学校担忧安全问题和管理边界
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后,安全如何保障?学校怎样管理?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为保障安全,会要求预约市民入校并登记身份信息,部分学校则需现场扫码登记。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入校者填写一份“安全承诺书”,承诺入校后爱护设施设备,保持环境卫生,未成年人及高龄人群需有家人陪同,且需在开放时间结束前自觉离场等。
但安全问题依然是不少学校的“心病”。重庆一所暂未开放体育场所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坦言,开放后的安全问题是学校最大顾虑,如果市民在学校锻炼时不慎受伤,责任该如何界定、后续该如何处理?
这一担忧并非个例。对此,永川文昌路红旗小学采取了多项措施:不仅增设了夜间照明等便民设施,还专门为运动场地购置了公众责任保险,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因场地设施等造成的意外受伤情况,可申请由公众责任保险进行理赔;日常管理中,学校不仅安排了值班教师及安保人员巡逻,还联动社区组织志愿者、网格员协助维持秩序。“保安人员还会在监控室实时巡查,一旦发现问题,会立即联系附近同事赶赴现场处置。”王达卫说。
除了安全问题,管理边界也是部分学校的顾虑。重庆一所已开放的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操场紧邻食堂,不远处就是教学区,起初特别担心市民误入非开放区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入校锻炼的市民基本都能遵守学校规定,并未给学校带来过大管理负担,“不过,目前来的人还不多,如果后期人数增多,管理难度可能会随之上升。”该负责人补充道。
“学校健身设备损耗更快,维护成本上升,也是学校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该负责人说。
专家支招>>
精细化管理 联合社区 适当收费
让校园体育场地开放更有序
事实上,此前,国内多个省市已率先迈出步伐:今年5月,广州印发相关文件,提出分步推动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免费、优惠或有偿开放;今年7月起,昆明面向社会开放8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开放场地主要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杭州逾九成中小学校和中职学校向社会开放了体育场馆。
“开放校园体育场地既充分发挥了学校体育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也能极大推进全民健身普及。”重庆理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陈马强认为,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后,学校应加强管理,让管理更加精细化,比如,可采取设置独立出入口、安装监控、划分运动区与教学区等措施;联合社区招募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让体育场地真正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
如何应对体育场地开放后增加的成本问题?陈马强说,《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已明确,政府应当对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同时,可以根据维持体育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基于此,除财政补贴外,中小学也可以就足球场等专业设施的使用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并推广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众责任保险,为学校免除后顾之忧。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周芳 实习生 张仆于
原标题:重报调查|重庆部分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如何开得了开得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