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4.33公里长的遂宁—资阳—眉山高速公路连接线。刘虎 摄)
如果说经济赖账是“信用破产”,那雁江区这次的操作,是法治破产。它告诉我们,在某些地方,政府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还能随时改规则。
撰文|燕十三
出品|有戏
2025年的四川资阳,出现了一种比量子力学更离奇的化学反应——不是金属变黄金,而是政府债务变成了别人的罪。
一份十年前的地质勘察报告,几页土样数据,硬生生被炼成了两个工程师六百多天的牢狱之灾。
这场实验的名字,叫做:以刑化债。
![]()
(关联报道)
1、“判决不是唯一的结论”
2022年,四川高院作出终审判决:雁江区政府平台公司凯利公司欠博邦置业1.327亿元。
白纸黑字,盖章生效。
在任何一个讲规则的社会里,这都意味着——故事该结束了。
但在雁江区,这只是剧情的序章。
2023年,区委副书记李建英给债权人抛出一句足以载入官场史册的“金句”:
“你不要认为二审判决就是唯一的结论。政府有办法让它变成不是唯一的结论。”
这句话的语气之笃定,像是在宣布某种宇宙法则。
在她眼里,法院判决只是“意见稿”。
真正的终局权,在政府手里。
三个月后,所谓“办法”启动。
警方突然上门。
十年前负责公路地勘的两位技术员被带走。
罪名:出具虚假报告。
而新的“复勘报告”——由政府委托中铁二院出具——恰好推翻了原报告,声称工程造价虚增七千多万元。
就这样,一笔法院认定的政府欠款,摇身一变,成了两名工程师的“刑事问题”。
在雁江,土石的密度都能被权力改写。
2、“我每天路过,没看到石头”
庭审现场的荒诞,堪比卡夫卡小说。
公诉人站在法庭上说:
“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没看到有什么石头。”
于是,一个人的肉眼观察,成了推翻十年前岩土勘察数据的“铁证”。
地勘报告有签章、有流程、有取样记录。
而复勘报告?无签章、无负责人、无注册工程师印章,堪称“三无产品”。
但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能帮政府“化债”。
在这样的逻辑里,科学不重要,程序不重要,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
——方便赖账,方便定罪,方便让问题消失。
于是,“地质勘察”变成了一场关于“石头存在与否”的形而上辩论,代价却是两个无辜工程师的自由。
3、赖账三部曲:假证、拖欠、刑事化
回头看这桩债务纠纷,它的剧本写得极其老练:
1)招商时造假。
2010年,为吸引投资,政府拿出六本伪造的土地证做担保。民企拿着假证贷款,才发现被骗。
信用从一开始就烂了。
2)竣工后赖账。
公路2014年交付,合同约定一年内结清。
实际上,十年过去了,钱一分没到。
项目变成政府赖账的纪念碑。
3)维权后反咬。
民企打赢了终审官司。
政府却动用公安系统,抓人定罪,推翻债务。
一整套“以刑化债”的流程,行云流水,熟练得让人心寒。
如果说经济赖账是“信用破产”,那雁江区这次的操作,是法治破产。它告诉我们,在某些地方,政府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还能随时改规则。
4、谁在为“化债”的荒诞买单?
最终,技术员鄢松出狱。
博邦置业赢得新的1.7亿绿化工程官司。
但企业负责人却苦笑:
“这算是喜讯,还是灾难?”
——因为他们知道,在雁江,胜诉只是新一轮报复的开始。“以刑化债”或许能让账面好看一阵,但代价是毁掉一座城市的信用。
没有企业敢投资一个可以“让二审判决不再唯一”的地方。没有工程师敢在那儿签字。没有银行敢放款给一个能用“没看到石头”定罪的地区。
烂尾的,不是那4.33公里的公路,
烂尾的,是地方政府最核心的信任系统。
雁江区的这场“司法炼金术”,没有炼出黄金,
只炼出了恐惧、荒诞和一地废墟。
它同时还告诉我们:
在某些地方,债务可以被刑事化,判决可以被逆转,而法治,只是摆在办公桌上的装饰品。
我们只能希望:总有一个比“办法和手段”更大的力量,能让法律重新成为唯一的结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